English

飞利浦为何淡出显示器市场

2005-01-2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高赛 我有话说

在全球显示器市场上,飞利浦品牌曾经声名显赫;在1999年以前,飞利浦甚至一直占据着中国显示器市场销量冠军的宝座,不少国内用户因为欣赏飞利浦的品牌个性而对飞利浦显示器情有独钟,但现在,这个曾经辉煌的品牌似乎已经放弃了前进的脚步。

飞利浦:瘦身刚刚开始

不久前

,台湾冠捷与飞利浦达成协议,前者以3.5亿美元价格收购飞利浦的显示器及低端平板电视业务,交易将通过股票及可转换债券完成。飞利浦2004年10月第三季度财报称,公司实现了14.5亿美元的净利润,但其中8.5亿美元来自于出售所持有的其他公司股票,包括出售LG Philips合资公司股份而获得的1.34亿美元收益。飞利浦全球总裁柯慈雷在声明中说,如果不考虑消费电子业务部门,在过去一个季度里,我们的照明设备、医药及家用小电器等部门的业绩十分优异。持续亏损的消费电子已经成为飞利浦全球业务的累赘。

其实,飞利浦的全球瘦身计划早已开始,自柯慈雷就职以来,一直着手削减公司运营成本,飞利浦先后关闭或处理了分布于全球的1/3的工厂,并相继停止投影仪、LCOS背投等消费电子业务。虽然如此,这桩2004年年末的跨国购并事件仍然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这次交易中,飞利浦位于我国台湾中坜的研发中心也将移转给冠捷。

据业内人士透露,飞利浦显示器其实早已把业务与研发中心转移到中国台湾,中国台湾在电子产品的产能上较具优势,但在研发上比起欧美和日韩厂商来说还有着较大的距离。或许这也是一些观察家一直奇怪飞利浦显示器近年来革新甚少的原因。“显亮技术”成了飞利浦显示器多年来不变的旗帜,2004年推出的几大“智能技术”也是得自三星的启发,而且其核心仍然是“显亮”,而这在日新月异的显示器市场上早已是老生常谈了。

显示器业务已经成为飞利浦一块食之无肉、弃之可惜的鸡肋。2004年12月9日,飞利浦全球总裁柯慈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将制造外包和生产业务转移给亚洲企业现在还只是开始。”

冠捷:一心只想飞

飞利浦显示器及低端平板电视部门以3.5亿美元售予冠捷,也就是说,人们今后在市场上看到的飞利浦显示器将全部是由冠捷代工的产品。

有分析人士认为,合并后的冠捷显示器年产量将达到3500万台,超过三星成为世界第一。对于渴望成为第一及寻求“国际化”的冠捷电子来说,付出3.5亿美元为自己订下的这份“新年大餐”显然是好吃不贵的。

买下飞利浦几间工厂真的能给冠捷带来质的变化吗?持不同意见的分析人士指出,这种单纯规模扩张的风险很大,可参照的是台湾的鸿海、广达、仁宝等企业,形成规模效应并未令其完全摆脱跟着国际品牌亦步亦趋的状态。飞利浦剥离给冠捷的均是低附加值的非核心业务,收购的部分对冠捷本身来讲无非就是多增加了几条生产线,在飞利浦转移给冠捷科技的外包业务中,冠捷科技将主要为飞利浦生产显示器和20到23英寸的小尺寸平板电视,而中高端的平板电视飞利浦将继续在法国、比利时等国的工厂生产。所以,除了获得更大的产能外,收购飞利浦显示器对提升冠捷在显示器领域的整体竞争力没有直接的帮助。

在“做大”与“做强”之间

冠捷旗下原已拥有AOC和Envision两大显示器品牌,但其主要业务是代工(OEM),在自有品牌显示器市场上表现平平。作为一家以OEM为主的显示器厂商,冠捷的优势在于低成本、大批量生产带来的规模效益,技术和研发无疑是它最大的短处。就品牌知名度而言,甚至还难以与显示器市场第二阵营的明基、优派相提并论。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市场分析师指出,最近一段时间以来,西方一批电子公司纷纷将自己非核心业务出售给亚洲制造商。这种趋势也表明亚洲的一些制造商希望通过收购国际品牌来加速进入国际市场的步伐。IBM将PC业务出售给联想,导致其股价上扬,正是因为投资者并不看好IBM的PC业务,甩掉这个包袱使分析家调高了IBM的盈利预期。财大气粗的亚洲买家对急欲瘦身的欧美企业来说极具价值。冠捷购买飞利浦工厂和研发中心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增强自己在显示器产业的话语权。许多中国企业成长起来以后似乎首先都想到“做大”,而不是脚踏实地“做强”,这给企业的长远发展留下诸多隐患。

2004年国内显示器销量排名

名次

名称

占有率

第一

三星

32.2%

第二

飞利浦

19.1%

第三

LG

14.1%

第四

冠捷

11.9%

第五

明基

7.6%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