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让山西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2005-01-2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申维辰 我有话说

刚刚过去的2004年,是山西文化发展史上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省委先后召开了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会议等重要会议。宣传思想战线的全体同志不断创新,开拓进取,全年工作亮点频频。总的来看,宣传思想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大格局之中,地位不断提高,体现了战略性;工作整体推进

,环环相扣,面上有声势,点上有突破,体现了系统性;坚持正确的方针原则,体现了科学性;既把握政治方向,又注重解决实际问题,体现了创新性。去年12月3日至10日轰动京城的“华夏文明看山西”文化艺术周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举办的。这次文化艺术周的成功举办,为山西新世纪的发展打开了新的思路。总结其成功经验,主要是确立、突出和强化了“三个意识”,实现了文化生产要素配置、人才整合和社会效益的最优化。

确立品牌意识,努力展现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亮点

山西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被誉为是华夏文明的“主题公园”、中国社会变革和进步的“思想库”、古代东方艺术的“博物馆”。近年来,省委宣传部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充分发挥山西历史文化资源丰厚的优势,努力建设文化强省,开展了大量的积极有效的工作。在文化活动和文艺创作中充分发挥山西文化的比较优势,形成强势文化品牌,是我们塑造山西文化形象,建设文化强省,促进全面发展的重中之重。此次文化艺术周的主要项目都是山西历史文化资源中的亮点,内涵丰富,展示了华夏文明的悠久历史和灿烂辉煌,弘扬了民族文化中关于敬业、明礼、诚信等内容,对于思想道德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华夏文明看山西”为主题举办文化艺术周,突出了山西文化资源的比较优势,提升了“华夏文明看山西”的品位和质量,增强了“华夏文明看山西”这一文化品牌的感染力、影响力,满足了人民群众渴望了解民族发展历史,了解华夏文明博大精深的内涵的精神需求,对提高民族自信心,增强文化自信力,凝聚人心,鼓舞力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突出精品意识,努力实现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高度统一

此次文化艺术周中的主要项目,都是山西省近年来文化创新的精品。山西古代壁画精品展是从全省现存25000平方米的壁画中精选出来的上乘之作。无论是内容还是表现手法,在中国壁画发展史上都具有代表性。平遥国际摄影大展摄影精品巡展的作品是从上万幅摄影展品中精选出来的优秀之作。赵树理文学奖之所以能够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成为中国文学界的重要话题,是因为赵树理本身就是一个强势文化品牌。他不仅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作品受到国内外读者的广泛欢迎,更主要的是,他的创作关注基层,关注百姓,关注时代,表现了普通人的喜怒哀乐,是中国历史发展的生动画卷。今天,用赵树理来命名一项全国性的文学评奖活动,本身就是坚持了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就是弘扬了时代精神。这次文化艺术周的三部剧目,其创作生产更是精益求精。话剧《立秋》的剧本在两年时间内进行了反复修改,搬上舞台之后,又广泛征求意见,进行了修改和完善;舞剧《一把酸枣》仅一度创作就花了两年左右的时间,此后300名师生排练长达一年之久;民族交响乐《华夏之根》在2004年元旦首演之后,又重新组织力量进行再创作。艺术家们克服了种种困难,深入生活,考察采风。在初稿出来之后,又广泛征求意见,反复修改。从一度创作到二度创作,从编导到演员,从服装灯光到音乐舞美,每一个环节都精心推敲,力求创作出具有民族风格与民族气派,具有时代精神和现实意义的优秀之作,力求达到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使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有机统一。可以说,没有精益求精的精神,没有对艺术的执着,没有对民族文化高度负责的态度,就不可能取得如此成功,就不可能像今天这样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欢迎。

强化产业意识,努力通过市场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文化不能泛产业化,但文化具有非常明显的产业属性。特别是在经济与文化一体化发展趋势下,文化已经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让更多的优秀作品通过市场实现其价值,使更多的文化消费者通过市场满足其精神文化需求,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能回避的任务。“华夏文明看山西”文化艺术周的成功也包括在艺术精品产业运作方面的积极探索。在创作之初,就明确提出了进行产业运作的思路,坚决不再走以花大钱,争大奖为唯一目的的老路。在投入上,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予以扶持,同时努力拓展投融资渠道,广开财源,用于重点项目的创作与生产。创作生产完成后,通过积极的营销活动,努力使作品进入市场。通过市场使更多的观众欣赏到作品,实现尽可能多的经济效益,以增强发展活力。话剧《立秋》在首演之后,开展积极的营销活动,一个台口连演34场,实现票房超过不景气年份一年的收入。在北京展演期间,组委会确定的办法就是除一部分为研讨服务的赠票外,主要是依靠售票来使更多的观众欣赏到作品。为了使产品与市场更好地对接,我们还与国内外的中介机构建立了联系,让他们为剧目的商业演出进行代理。另外,还尝试公司化运作,以文化产品为资本建立项目公司。平遥国际摄影大展摄影精品巡展在赴北京之前已先期在武汉进行了展出,之后还将赴上海、深圳等地进行巡展。从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太庙的展出来看,其市场推介的效果非常明显。三台剧目在北京的13场演出,除赠票外,总计票房收入超过90万。仅《一把酸枣》即达40余万。在返回省里的汇报演出中,票房收入将超过150万。事实证明,这一思路是非常正确的。它的积极意义,不仅仅在于某一部作品得到了市场回报,更在于让很多人看到优秀文化产品产业运作的可行性。只要产品真正优秀,真正适应人民群众的需求,一定会在市场获得成功。

努力解放文化生产力,实现文化生产要素配置最优化

“华夏文明看山西”文化艺术周的成功举办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打破了过去计划体制下僵化、保守的运作模式,使各个部门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实现了文化生产要素配置的最优化。首先,动员全社会力量发展文化。此次文化艺术周的主要参与单位,不仅有山西省话剧院这样的以创作与演出为主业的艺术院团,还有山西艺术职业学院、山西戏曲职业学院这样的以教学和科研为主业的艺术院校,以及中国煤炭博物馆这样的非文化系统的单位积极参与。在具体运作过程中,更有诸如北京盛世兰亭广告公司、北京“东方宝藏”文化有限公司、山西得一文化产业集团这样的企业加盟,从技术、财力、人力、物力等方面予以支持。文化不再是局限于文化部门的“小文化”,而是动员了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建设的“大文化”。其次,改革内部管理机制。山西省话剧院作为我省文化体制改革的试点单位,对内部机构和管理机制进行了改革。按照新的运作模式,把原来11个职能部门压缩为6个。除继续保留办公室外,新设立了营销策划中心、演员中心等机构。在排演《立秋》时,改变了过去由领导指定演职人员的办法,在全院演职员中开展公平竞争。演员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与意愿申报想饰演的角色。由导演小组根据演员的条件和表现提出意见,最后由院领导认可。同时,实行轮岗制,请没有演出任务的演员担任营销和舞美方面的工作。从而优化了人力资源,理顺了内部关系,调动了全院上下的积极性。省艺术职业学院努力体现职业特色,积极探索“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道路。学校不仅是教学的园地,更是进行艺术科研的阵地,同时也是发展文化产业的重地。他们坚持使教学演出与艺术实践相结合,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加大科研力度以提升学校的理论水准,组织演出实践以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近几年,他们已经组织了一系列大型演出活动,并积极探索产业运作模式,使学校呈现出新的活力。从而有能力、有动力承担创作和演出《一把酸枣》这样的大型剧目。

打破部门和地域的限制,实现人才整合最优化

首先是充分发挥山西自身人力资源的优势,主要依托山西有关的单位、部门开展工作,为那些有改革积极性、有人力资源储备和工作条件的部门创造有利环境,发挥他们的优势。其次是以全国和国际一流的标准来整合各方面人才进行创作。如三部舞台剧目的主创人员全部是代表目前国家水准的艺术人才。特别是陈禺页、张继钢、查明哲、赵季平、程大兆、景建树、张坚、韩兰魁等艺术家的加盟,使这些作品的艺术水准大大提高。他们的辛勤劳动为中国民族艺术的发展与进步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为提升山西的艺术创作水准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这些作品能够成为艺术精品提供了重要保证。

围绕主题,形成规模,实现社会综合效益最优化

“华夏文明看山西”文化艺术周的成功,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组织了一批文化主题鲜明、风格相近的项目集中展示,形成规模效应。一部作品好,它的影响有限。多部作品都好,其社会效益就会成倍地放大。“华夏文明看山西”文化艺术周在组织形式上,发挥党委政府部门的优势,有效整合社会资源,把各个方面具有代表性的项目集中起来,形成规模;在内容选择上,集中了舞台艺术、摄影展览、古代壁画精品展和文学创作等能够表现文化特色的项目,使之集中反映出山西的文化风貌和工作成效。这样形成的效应大大超过了某一部作品、某一个方面,展示了山西的整体文化形象。事实证明,以这样的方式开展活动,实现了社会综合效益的最优化,其规模效应是非常突出的。

总结“华夏文明看山西”文化艺术周的成功经验,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按照党的十六大精神,不断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神,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努力创新,深化改革,适应时代的新发展对文化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坚持改革,就是要确立新观念,树立新思想,了解和把握新的世纪世界文化发展的潮流和规律,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来指导我们的工作;坚持改革,就是要从体制和机制上破除过去僵化的运作模式,不断解放文化生产力,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得到更快的发展,形成更强的实力;坚持改革,就是要面向市场,向市场要效益,在市场中实现优秀文化产品的价值,实现人民群众对优秀精神文化产品的消费需求;坚持改革,就是要不断增强文化自身的发展活力和竞争实力,为文化事业的繁荣创造条件,为建立完善的公共文化体系奠定基础。总而言之,就是要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事业的发展步伐,提高文化产业的竞争实力,让山西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让山西的文化为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作者为中共山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长)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