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美国:让故事发生在自己家中

2005-01-2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张艺 我有话说

在今日美国,尽管电视节目五彩缤纷,儿童图书五光十色,但幼儿们仍然十分喜爱双亲在家里给他们讲故事。

众所周知,故事不仅能丰富幼儿们的生活,而且能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潜移默化的教育,同时还增加了他们的求知欲望。此外,讲故事本身还可使得父母与孩子更为“心贴心”:亲切的眼波交流和温柔的话语

问答会给刚刚来到我们这个复杂世界的小不点们带来温馨感、安全感和心理上的满足感。无疑,这对孩子身心两方面的健康成长都是大有裨益的。或许这也正是许多白发老人对自己儿童时代的小故事没齿不忘的缘由吧!

不过遗憾的是,美国也有不少年轻的父母埋怨自己不会得心应手地讲故事,感叹自己肚子里“故事太少”,因而只得每天向孩子重弹这样的老调:“从前,有个狼外婆……”难怪孩子们会感觉味同嚼蜡了。

美国著名幼儿教育专家琼・威博斯特认为,幼儿们爱听的故事其实比比皆是:除了现成的经典童话、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外,你还完全可以让故事发生在自己家中,即大胆地以你的家庭为背景自编小故事;而且实践也证明,由于这些“家庭故事”中的人物都是孩子们自己或是他们非常熟悉的亲人们,孩子们自然会对比一般故事更感兴趣盎然。

你可以给你三岁的小女儿讲讲她出生时的情景:她那时的可笑模样和滑稽动作,你见她第一眼的感觉和心情,她的有趣的“癖好”等等。当然你还可以绘声绘色地描述一番她在婴儿期时发生的“奇闻趣事”,如她是怎么学会走路的,她摔倒时哭不哭等等。要知道,这些表面看来十分平常的“琐事”却往往会激起孩子强烈的好奇心。

有时我们还会发现:教育孩子用直接的“说教法”往往难以奏效。这时你不妨将孩子的某件心爱玩具(如布娃娃或动物玩具)作你故事的“主人公”,并围绕着它编出一个精彩的小故事来。如果你的孩子养成了离家闲逛的坏习惯而又屡教不改,不妨用他的玩具狗熊作为“模特儿”,编一段某个“熊先生”的可笑又不幸的“冒险经历”――孩子自会聪明地拿故事中的人物跟自己的所作所为作对比,并通过“对号入座”来领悟出其中的道理的。

最有意思的要算把孩子本人说成故事的主人公。这类故事还最好带有寓意,如:一个爱说谎的小公鸡最后失去了所有同伴的信任,陷入了孤立无助的困境难以自拔(针对的就是你那个爱说谎又改不了的孩子);一只原本说话不清的鹦鹉通过自身的努力终于成了演说家(针对的就是你那发音有困难而又羞于开口的孩子)等等。

要是你在讲你自编的故事时巧用“填空”,孩子的智慧和想象力还可进一步得以开发。你可以开一个有趣的头将孩子带入故事中,然后不时故意作出停顿,并要求孩子猜出故事如何进一步深入,人物命运会发生什么变化,特别是当故事临近尾声时,你完全可以卖一下关子突然闭嘴,再要求孩子推测出故事最合情合理的结局。此外,你还可让孩子起个头,然后全家人和孩子一起轮流“发展”这个故事――这种一家人“集体创作”的“连续剧”一定会使得孩子的思维变得活跃而且充满激情。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