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教子育兵”怎样推动拥军潮

2005-01-2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特约记者钟友国 通讯员陆汉江 本报记者温庆生 我有话说

“人生领航员”

2001年12月初,小学教师杨进群的儿子杨春阳和湖北省枣阳市120多名青年一起光荣入伍,到“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的新疆军区某边防团服役。

12月29日,收到儿子诉说边防艰苦、想打退堂鼓的来信,杨进群想 国无防不安,边疆总要人守卫,孩子吃点苦也

是一笔难得的人生财富。当晚,他就给儿子写了“当兵吃苦得锻炼,努力实践父赠言”的回信。信中,没有训斥、责备,只有绵绵的亲情、谆谆的激励,并赋诗鼓励 血泪流淌在军营,苦练为当合格兵。明日一定无困难,将是鲜花和掌声……从此,他决心做儿子“人生领航员”,坚持每周给儿子写一封家书。在儿子当副班长、入党、考军校等进步的关键时刻,杨进群的家书起到重要作用。

家书抵万金。三年中,杨进群给儿子写了280多封书信。这一封封充满爱国爱军和舔犊之情的家书,激发出儿子的进取精神――不仅在入伍后的几个重要关头经受住了考验,而且在全团同年入伍的战士中,他第一个受嘉奖、第一个当班长、第一个入党、第一个被评为“优秀四会教练员”。

“编外指导员”

儿子的成长进步,使杨进群深深体会到,书信确实能弥补部队思想教育的某些不足,产生潜移默化的激励效应。杨进群主动与儿子身边战友展开书信联系,像关爱儿子一样关爱其他战士。儿子的战友们,经常成为他交流的对象。短短两年间,他给这些战士写信240多封,80多名战士来信直呼他“兵爸爸”,大家人生道路上遇到曲折困惑都愿意向他倾诉,儿子所在连队因此聘请他为“编外指导员”,所在团领导把他的书信作为培育“四有”新人的“士兵教材”。

在与战士们的交流中,杨进群感到,单靠书信很难满足战士各个层次的精神需要,配合部队做好新时期战士的思想政治工作也需要多种辅助手段。为此,他编辑了一份手抄报《希望》,宗旨是让战士们勤奋学习,苦练军事,开拓创新,奋斗成功。为编好小报,杨进群牺牲所有课余时间,倾注全部心血。他定时收听收看电台、电视台军事节目,还订阅军队报刊杂志。这份每月一期、至今已出31期的手抄报,最多时“发行”110多份,刻写、复印、邮寄,把他微薄的工资全部搭了进去。

杨进群的心血没有白费。在他的教育激励下,新疆某边防团枣阳籍战士80%当上先进或立功受奖;2004年12月,儿子所在连队被两级军区评为“基层建设标兵连”,荣立集体二等功。

开通拥军热线

为增强军地互动效果,提高全民参与意识,杨进群开通了两个“同为国防献爱心”热线电话,设立电子邮箱,在湖北省襄樊市“汉江网”上开设“杨进群教子育兵网页”。热线电话在双休日和节假日全天为军属和部队官兵提供服务,电子信箱和网页专门同军属交流教子育兵经验,动员大家用书信、电话、电子邮件等形式,激励亲人爱军报国。杨进群还发起成立“军属互助会”,明确需要做的工作和联系方式,有困难互帮互助,确保亲人安心服役。

杨进群教子育兵的先进事迹,在枣阳市、襄樊市乃至湖北全省都引起强烈反响。2004年8月开始,襄樊市党政军专门成立慰问团,开展“赴边关、走军营、亲切慰问子弟兵”活动,把亲人和家乡人民的关爱、嘱托,及时送给每一位襄樊籍官兵。为配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襄樊市制作下发“爱国拥军模范杨进群”事迹光碟,拍摄录制“亲人寄语”、“军营传真”、“互动光碟”。湖北省委、省政府、省军区举办了“教子育兵模范军属杨进群”先进事迹报告会,作出向杨进群学习的决定。一股爱国拥军的热潮,在荆楚大地蓬勃兴起。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