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对引进植物应加强监控

2005-01-2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四川省成都市 何勇海 我有话说

“加拿大一枝黄花”,是一种金灿灿的黄色小花,看上去娇艳动人,却具有破坏生态环境的超凡能力。“黄花开处百花杀”――这是人们对它的植物学评价,因为它对其他植物有绝杀功能,故被人称为“霸王花”。

街头竞卖“霸王花”

2005年元旦前后,笔者在成都市花卉市场10多家

花店中发现,家家都在以2元左右一枝的价格出售一种名为“黄莺”的小黄花。这种小黄花有着小向日葵般的花梗和鸡冠般的黄穗,从外观看,几乎就是“加拿大一枝黄花”。

成都市园林植物有害生物预警及控制中心高级工程师王莹对这种小黄花进行标本对照后宣布:以配花身份存在于成都市面上的“黄莺”,就是“加拿大一枝黄花”。植物学家担心“霸王花”的入侵,将使包括成都市市花芙蓉在内的本地物种面临消亡的危险。

笔者在成都市金雁路的一家花店看到,摆满鲜花的架子上有几束盛开的“加拿大一枝黄花”,在这里已被冠以“黄莺”或“麒麟草”之名。店老板说,和满天星、情人草一样,“黄莺”一般用作配花,由于其既娇艳又充满野趣,好多顾客都喜欢,有的甚至整束买回家插瓶。当听说这种花属于有害的恶性杂草时,花店老板惊诧地连声称“不可能,不可能”。

疯狂的“一枝花”

植保专家介绍,“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有害性表现为三个方面:

一是超强的繁殖能力,既可以通过种子有性繁殖,也可以通过根系无性繁殖。据了解,“加拿大一枝黄花”通过根和种子两种方式繁殖:每株有4~15条根状茎,每个根状茎又有多个分枝,分枝上有芽,第二年每个芽就能萌发成一棵独立植株,每株可形成2万多粒种子,可通过风和鸟类等迅速传播繁衍。而且根系极发达,横向生长,又粗又长。

二是传播、扩散迅速。不仅种子数量巨大,而且种子轻且小,并带有绒毛,可以随风飘移,也可以粘附于移动物体迁移。花店里人工栽培的“加拿大一枝黄花”虽暂时没多大威胁,但等到其花落结籽时,种子只要接触土壤,就会就地生根迅速传播扩散开去,人们丢弃的黄花种子也极易在垃圾场等地繁衍。

三是压倒性的竞争力。适应性强、生长环境十分广泛,植株生长高大、群聚出现,具有很强的生长优势,极易排斥其他植物。它一旦扩散,能导致其他植物消亡,破坏原有植被和植物的多样性,带来严重的生态失衡。更为严重的是,如进一步蔓延侵入农田,会造成农作物大幅减产。

江苏省农林部门的专项调查表明,原产北美的恶性杂草“加拿大一枝黄花”已经在江苏迅速扩散蔓延,目前江苏13个地市都发现分布有“加拿大一枝黄花”,尤其以苏南的苏州、无锡、常州等地发生最为严重。据统计,苏州市全市“一枝黄花”成片发生面积已经达到5602.45亩,零星发生点多达1829个;常州市全市“一枝黄花”分布毛面积为2082.6亩;无锡市的发生面积也至少在1000亩左右。

浙江省奉化市莼湖镇农技站日前统计,“加拿大一枝黄花”在2004年总共侵害了莼湖镇飞跃塘约900亩橘林,其中有600多亩严重减产,平均亩产只剩150-200公斤,剩下的300多亩则几乎绝收,亩产才十几公斤。而其他地方的橘林平均亩产是2000-3000公斤。

清剿办法尚需探索

“加拿大一枝黄花”虽有如此大的危害,但也不是一无可取。它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全草可入药,有散热祛湿、消积解毒功效,可治肾炎、膀胱炎。但植物学家指出,并不能因为它有这样的药用功效,就可以将其“罪过”抹杀,事实上它的危害程度要远远大于它的利用价值。

为此,江苏省农林厅要求各地植保人员开展全面普查,重点调查花卉基地、苗圃、绿化地带等,以期编制“一枝黄花”分布图。到今年3 5月间“一枝黄花”出苗期,可采取人工拔除与药剂防治相结合的方法予以清除。对于上海、浙江地区调入的花卉、苗木、草坪草种等则要进行严格检疫。

而浙江省奉化市莼湖镇日前已组织起20多人的清剿队伍,投入20多万元,着重对飞跃塘的“加拿大一枝黄花”集中围剿。他们先后采用拔除、掘掉等办法,清除了飞跃塘里的大部分一枝黄花。“因为上述办法并不能治本,我们计划现在先把它们割倒,进行集中焚化处理,然后在2005年三四月份的时候,再用除草剂喷洒灭杀枝苗。这样循环进行三五年后就有希望控制住。”王友权说。

事实上,植物专家一直呼吁重视对引进的外来植物加强控制和管理。有专家建议,各地都应对引入植物加强监控并建立可行的预警机制。成都市园林植物有害生物预警及控制中心高级工程师王莹说,“如果当时就有了预警机制,莼湖镇的‘加拿大一枝黄花’或许就不会猖狂3年多时间。”

据了解,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公布的世界上危害最大的100种外来入侵物种,约有一半已侵入我国,其中几种主要外来入侵物种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500亿元。西南部分地区因紫茎兰群落的入侵,造成本地草场和林木的破坏和衰弱,严重威胁农业生产和生态安全,危害面积仅云南就达2500万公顷。100年前,作为花卉引入我国的水葫芦如今泛滥成灾,已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每年经济损失近100亿元,光是打捞费用就高达5 10亿元。

“对引入植物加强监控并建立可行的预警机制,确实再也不能可有可无了。”王莹说。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