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临近寒假,来自“三下乡”、“四进社区”联系点的电话和信件多了起来。这些电话和信件,有的只是问候一下,有的则直截了当地提出希望大学生们在鸡年提供哪些方面的服务。重庆大学校团委因此呈现出一派忙碌景象。
以“三下乡”和“四进社区”为载体,重庆大学鼓励学生深入基层。“基
到2004年,重庆大学已连续14年荣获全国“三下乡”先进单位称号。据校团委书记杨成云介绍,重庆大学的“三下乡”,历来强调持续与创新并重。持续,就是与“三下乡”社会实践点建立长期联系,并力求所做之事有长期效果;创新,就是切合时代与当地的实际需要,提供基层最迫切需要的服务。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当地先提出来,学校再针对性地组织服务团队。杨成云说,“点菜式服务”已经成为重庆大学“三下乡”和“四进社区”最常用的方式之一。
大学生们的服务是多样的。在重庆綦江县篆塘镇,他们冒着烈日为乡亲们修起了一条乡村公路;在合川,他们建起了健康农居和“三个代表”活动室,不仅提供网络服务,还每年补充新的书籍;在三峡重庆库区,他们帮助山村开通的电子村务,同时成为农民务工信息的最大来源。
在服务地方的同时,参加“三下乡”和“四进社区”的大学生们自己受到的教益更多。2001年7月,重庆大学80余名学生自发成立了大学生“三下乡”与“三个代表”理论研究会。这是全国高校第一个大学生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生社团。到2004年底,研究会在25个学院建立了分会,研究会成员发展到了8000余人。在研究会的带动下,一些班级的入党申请率从15%上升到了65%。研究会也先后获得重庆市“十大杰出青年群体”、“中国百个优秀志愿者服务集体”等6项全国和地方荣誉,研究会的200多名成员获得全国、重庆市和学校的各种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