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心无旁骛 书外求书

2005-01-2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赵和平 我有话说

贾起家,1953年生于山西夏县。毕业于山西师范大学。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联牡丹书画艺委会常务副秘书长。主编《卫门书派研究文集》、《怀素书学研究文集》,出

版有《贾起家书法集》、《贾起家行书[离骚]卷》。

《贾起家行书[离骚]卷》近日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该卷气势恢宏、书艺精湛,受到书画界好评。原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评审委员会委员林鹏称其“典雅之极,优美之极,足以传世,足以不朽”。

与贾起家交往多年,其为人为艺的态度、平和自然的心境让我敬重。在贾起家书房里,我拜读过其长卷原作。长卷首尾呼应,整体和谐,刚柔相间,气韵生动。用笔的缓与急、苍与润,体势的收与放、动与静,潇洒自如、意蕴丰富。通篇洋溢着作者饱满昂扬的情绪和审美追求。回忆当时创作的情景,他仍很激动。一天,他拿出一本陈子展所撰《楚辞直解》作日课,当重温《离骚》时,屈原对祖国和人民无限忠贞的人格魅力和字如珠玉的诗句,一下激起他的创作欲望,取纸蘸墨,奋笔疾书,2400余字,一气呵成。

面对荣誉和赞赏,贾起家只当作长者的激励,永远保持着强烈的求知欲。他说:“浮躁成不了器,只有保持一颗平常心,才能成就事业。”

心气浮躁、急功近利的人不是不承认古典书法的优美,而是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发掘、继承它,使之发扬光大。贾起家师法晋人,三十年如一日,心无旁鹜,临池不辍。他苦临《兰亭序》、《圣教序》数百遍、柳公权《玄秘塔》近千遍。为读懂《兰亭》,他找来十多种碑拓和临本,从对比中找差异,从精微处体会作者的心路历程。为了写好《岳阳楼记》,他先研读范仲淹传记,了解范公抵御西夏入侵的事迹。为巩固心象,他还书写了杜甫、孟浩然、刘长卿的咏岳阳楼名诗。这些都为他日后创作得心应手做了铺垫。品读书作,我们仿佛看到先贤凭栏眺望、风神洒脱的身影,可谓书外求书的一幅力作。

贾起家上小学四年级时,班主任批评他写字不好,倔强的他开始发奋读书、练字。父亲为他找来一本柳公权《玄秘塔》,字贴成了他的第一位“书法老师”。悟性加用功,使他写字水平提高很快。他承担起学校的板报任务,还常为村民写春联。童年的起家得到父辈和老师的赞许,初次尝到了写字的快乐。他17岁时,幸遇乡贤、启蒙恩师尉世芳先生。在先生教诲下,他懂得了字的间架结构,并对“二王”一脉的风格特点有了更多了解。此后,他便专攻《兰亭》、《圣教》。由于能写一手好字,他深得时任地区文化局副局长的徐文达赏识,称他的字:“间架准确,用笔圆润,章法清整,法度严格。”“文革”结束后,贾起家进入山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学习,这为他日后书法创作奠定了广博的知识基础。

“无论做人还是做事都应循序渐进,脚踏实地。”贾起家牢记恩师的教诲,不讨巧、不卖弄,一步步实现着自己的目标。作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联牡丹书画艺委会常务副秘书长,他担负着书画交流和展览的组织工作。工作与创作的互动性,使贾起家视野更为开阔。这些年,他的书作入选过全国第二、三、五、六届书法展和全国第四届中青年书法展。在百余次书展中获各种奖项30余次。2004年6月,他入选了由中国收藏家协会推出的“中国当代书法家排行榜”,被评为十大书家之一。

吸收隶、篆和魏碑笔意,使书体更为朴茂、浑厚、典雅、凝重,是贾起家日后研习的课题。目前,他应邀正为今年十月在京举办的“纪念故宫博物院建院80周年首届中国当代名家书画收藏展”创作作品。我期待着这一书画盛事,期待着贾起家有更多的新作问世。(人物素描:赵和平)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