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教学方法
武汉大学党委书记顾海良提出,应充分发挥武大人文社会科学教学科研综合实力雄厚的优势,在“两课”教学教育中
目前,武汉大学形成了一套“听、看、读、议、写”的教学模式,即听老师讲课、专家讲座,参观、调查研究,观看电视录像,读教材、原著及其他参考资料,讨论、演讲、辩论,写以心得体会为主要内容的小论文,全方位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打造精品课程
名师主讲是打造精品课程的关键。
顾海良、梅荣政、郭齐勇、周叶中、张秀生、石云霞等10多位教授、博士生导师走进课堂,为本科学生讲授“两课”。同学们可以和这些著名学者、教授进行面对面的自由交流和讨论,甚至辩论、争论,就热点和焦点问题碰撞出思想火花。
精品课程建设又推动了“两课”教师建设、学科建设、教材建设。一批教学研究成果和教材产生。《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概论》获得湖北省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会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2004年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两课”教学法研究》2003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研究生教学用书。由石云霞、夏桂明、宋俭3位老师主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先后被评为教育部“两课”教学“精彩一课”称号。
开通哲学课程网
2004年9月1日,武汉大学面向全国开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程网站。这是武汉大学注重“两课”教学手段现代化的典范之作。该网站有40多万字的教学大纲和授课教案,50万字的原著导读,37讲的虚拟课堂教学,350万字的14个专题的理论前沿问题研究资料。
此外,在每一个专题开讲之前,专职教师都将若干调查研究选题提前发给学生,让他们利用节假日进行实地考察,并撰写调查报告。阳义南同学写的《试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当代大学生行为选择问题》获第二届全国大学生社会科学论文大赛特等奖,许林根同学写的论文《试论我国当前人民内部矛盾的深层次原因》获湖北省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