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徙摄影王克举
今天,我们拥有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要好的生活,但也面临着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要严重的生态和环境问题
什么是湿地?“湿地”一词最早是1956年美国联邦政府开展湿地清查时开始使用的。1971年2月,由前苏联、加拿大、澳大利亚等36个国家在伊朗小镇拉姆萨尔签署了《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也就是《湿地公约》),《湿地公约》把湿地定义为:“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的、永久性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和水域,蓄有静止或流动、淡水或咸水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浅于6米的海水区”。按照这个定义,湿地包括沼泽、泥炭地、湿草甸、湖泊、河流、滞蓄洪区、河口三角洲、滩涂、水库、池塘、水稻田以及低潮时水深浅于6米的海域地带等。
1995年首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表明,我国单块面积大于100公顷的湿地总面积为3848万公顷(人工湿地只包括库塘湿地)。其中,自然湿地3620万公顷;库塘湿地228万公顷。湿地内分布有高等植物2276种,野生动物724种,鱼类1000多种。
由于湿地拥有巨大的生态功能和效益,国际上通常把它与森林和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充分体现了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性。湿地不但具有丰富的资源,还具有巨大的环境调节功能和生态效益。各种类型的湿地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淡水资源、均化洪水、调节气候、降解污染物和为人类提供生产、生活资源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湿地的这些重要功能和价值一直是人类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物质和环境基础。下面我们就简单列举一下湿地生态效益的表现。
一是保护生物和遗传多样性。自然湿地生态系统结构的复杂性和稳定性较高,是生物演替的温床和遗传基因仓库。许多自然湿地不但为水生动物、水生植物提供了优良的生存场所,也为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特别是为水禽提供了必需的栖息和迁徙、越冬和繁殖的场所。例如,象征着中华文化吉祥和长寿的丹顶鹤是一种非常优雅和濒危的鸟类,它们在从俄罗斯远东迁至我国江苏盐城湿地的2000多公里的路途中,要花费约1个月的时间,要在沿途25块湿地停歇和觅食,如果这些湿地遭受破坏,将带给像丹顶鹤这样迁徙的濒危鸟类致命的威胁。同时,自然湿地为许多物种保存了基因特性,使得许多野生生物能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生存和繁衍。因此,湿地当之无愧地被称为“生物超市”和“物种基因库”。
二是减缓径流和蓄洪防旱。许多湿地地区是地势低洼地带,与河流相连,所以是天然的调节洪水的理想场所;湿地被围困或淤积后,这些功能会大受损失。据科学家研究,1998年长江流域的特大洪水与湿地破坏有密切关系,1998年洪水的特点是“低洪量、高水位、大危害”。流量没有1954年的大,却造成了比1954年更高的水位和更大的威胁,其原因除森林资源遭到大量破坏、水利工程设施不足外,湿地被大量围垦侵占和功能急剧退化是最直接的原因。
三是固定二氧化碳和调节区域气候。导致全球气温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二氧化碳过多。湿地由于其特殊的生态特性,在植物生长、促淤造陆等生态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无机碳和有机碳,由于湿地环境中,微生物活动弱,土壤吸引和释放二氧化碳十分缓慢,形成了富含有机质的湿地土壤和泥炭层,起到了固定碳的作用。
四是降解污染和净化水质。湿地具有很强的降解污染的功能,许多自然湿地生长的湿地植物、微生物通过物理过滤、生物吸收和化学合成与分解等把人类排入湖泊、河流等湿地的有毒有害物质转化为无毒无害甚至有益的物质,如某些可以导致人类致癌的重金属和化工原料等,能被湿地吸收和转化,使湿地水体得到净化。湿地在降解污染和净化水质上的强大功能使其被誉为“地球之肾”。
五是防浪固岸作用。通常海浪、湖浪和河水等对沿岸地区具有一定威胁,在许多湿地没有保护好的地区,这些威胁会对农田、鱼塘、盐田甚至村庄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在我国南部沿海地区,由于缺乏红树林等湿地植被的保护,有些地方海岸线每年都要倒退几米。而湿地植被生长良好的地方,海浪的流速和冲击力都会减弱,使水中泥沙逐步沉淀形成新的陆地。
据国际权威自然资源保护组织测算,全球生态系统的总价值为33万亿美元,仅占陆地面积6%的湿地,生态系统价值就高达5万亿美元。中国的生态系统总价值为7.8万亿元人民币,占国土面积3.77%的湿地,生态系统价值达2.7万亿元人民币,单位面积生态系统价值非常高。(本文摘自近日出版发行的《湿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家园――中国湿地保护》一书。本文作者系国家林业局副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