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用“文明”诠释“和谐社会”

2005-01-2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郑晋鸣 通讯员 董迅石 我有话说

南通,这座历史名城,近年来在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正以稳健的步伐诠释着“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

大调解机制,群众的“老娘舅”

去年4月启动、眼下仍在进行的南通市旧城改造,拆迁面积覆盖47平方公里,到目前为止,没有一起群众上访,也没有一起纠纷反映到各级调解

中心。在“零上访”和“零纠纷”的背后,是该市的大调解机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大调解机制是南通为解决社会矛盾纠纷的一大创举。为了早发现、早调处、早化解,该市9个县 市 区和143个乡镇、街道都建立了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在每个村组、社区都建立了调解组织,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网络。

在大调解机制下,全市信访量、刑事案件等不仅大幅下降,而且极大地密切了干群关系。用一位群众的话说 “党和政府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大调解机制实实在在地为我们解决矛盾纠纷,真是我们的‘老娘舅’!”

如今,南通又率先实行了“矛盾调处事前听证制度”,为“大调解”注入新的内涵―――从“有矛盾来调解”到提前将矛盾隐患消除在“未然”。

找准定位,打好“民营”这张牌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作为支撑。经过长时间的考察和论证,南通人立足于历史和现实,找准了自己的定位―――打造江苏民营经济第一市。

“温州之路,南通可行!”市委书记罗一民的话掷地有声,让想当老板的南通人吃了定心丸。随着工商部门放宽投资注册条件的新政策出台,南通人办企业的门槛再次降低。据统计,自这项政策出台后,该市平均每天就有157个大小老板诞生。在这块江海大地上,目前民营经济已呈燎原之势。

在民营经济的推动下,2004年南通经济增长首次超过全省平均水平,新批注册外资和实际到账额总量居全省第四。目前该市已有200余家私营企业获得进出口经营权。私营企业还纷纷走出南通、走出国门,投资办企业。继中联科技投资8000万元在四川建立绵阳基地、江苏林洋电子在阿联酋成立DMC国际公司以后,南通海利达制衣厂已正式落户日本大阪,成为南通市的又一家境外企业。

私营个体企业安置吸纳了一大批城镇企业下岗、失业人员,也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创造了条件。目前该市民营企业从业人员已超过60万人,七分之一的城乡劳动力因此获得了就业岗位和稳定的收入。

江海志愿者,汇成爱的暖流

2004年11月8日下午,南通市虹桥公园内人头攒动,法律援助、医疗保健、家电维修等摊位前挤满了人。这里正进行着一场江海志愿者服务活动。

正在修理吸尘器的丰志成是南通市首届“十佳志愿者”,他刚成为志愿者时还是个家电维修的个体户,如今已是拥有一个装潢公司的老板,可志愿者活动还是一叫就到。正在帮一位老太太理发的陆振纲是南通港务局退休干部,今年72岁了,服务站的各种活动,他一场不落。有的志愿者团体,还将自己可提供的服务项目印成名片散发,让有困难的人随时查找。活动现场气氛和谐而热烈。

没有豪言壮语,淳朴南通人的凡人善举,汇成了一股股爱的暖流,感动和帮助了千千万万的人,也让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江海志愿者”这个大家庭中来。据了解,目前该市志愿者已从6年前的34人发展到13万人,志愿者队伍达到1000支,服务网络遍及全市各个市区,志愿者服务站已成为精神文明建设“南通现象”的重要载体。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