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士龙是设在北京报国寺内的中国陶瓷馆馆长。他说,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去民间淘宝,经常能“捡漏”。一次他去山东,在一个老乡家看到六七个碗,黑乎乎的,他细瞅了几眼觉得花色挺正,于是一口价拿了下来。回来鉴定才知,那是明朝万历年间的。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当时人们的收藏意识还不强。
“可这几年,再想
“去年我们中国陶瓷馆搞了一次免费的专家瓷器鉴定会,里里外外挤满了人,差不多都是工薪阶层,有老有少,他们大多数人都是收藏瓷器而且懂得欣赏瓷器,其中还有一位96岁的老太太也拿来了自己的藏品,从这儿可以看出现在这个群体有多大!”
据陈士龙介绍,目前全国收藏瓷器的人群大概有几百万,而且市场的情况也比过去规范多了。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每个周末一早去潘家园。那个时候,市场上的人没现在这么多,天还黑着呢,卖东西的就把货摆在土地上,买东西的人都拿着一个手电筒照来照去的,鱼龙混杂,有时候还有小偷偷东西。”
陈士龙说,如今各个收藏市场的软硬件设施都比原来好多了,潘家园旧货市场也建起了大棚,电灯明亮,四周还有很多的店铺,管理经营逐步公司化、规范化,秩序井井有条。
陈士龙尤其感叹拍卖会的变化:“艺术品拍卖会过去很少,上世纪八十年代时只有‘嘉德’一个公司经常有活动,可现在仅北京就有300多家拍卖公司拍卖瓷器等艺术品,参与竞拍的人也越来越多,成交额也是年年增长。去年仅嘉德、翰海、中贸圣佳等四家公司的瓷器拍卖额大概就有几亿元。”
“‘盛世收藏’,正因为我们国家搞改革开放,经济二十多年持续快速发展,社会稳定,国力增强,群众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人们生活好了,手里有了一定的活钱,文化追求就上来了。搞收藏,既陶冶情操,又可以作为一种投资,所以收藏就‘热’了起来。”陈士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