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在浙江宁波镇海城区内有惟一幸存至今、有600多年历史的典型明代民居―――唐宅,看上去已千疮百孔、风雨飘摇,有的墙头轻轻推一下就会倒下一片。是将它从城区的版图上抹去,在这里新建一座气派舒适的现代化建筑,还是保留修缮,为后人留下一些历史文化信息,多年来当地曾发生过多次争议。
唐宅位于镇海鼓楼东侧,其建筑形态是明代时南方典型的“富商庐舍”。据明史记载,明朝政府对建筑形制有明确的规定:一品、二品可以有厅堂五间九架;三品至五品可以有厅堂五间七架;六品至九品有厅堂三间七架,都不许在宅前左右多占地,构建亭馆,或开辟池塘。这些规定,明代初期能够得到遵守,到中后期,不少达官、富商所建成的住宅就超过了这些标准。明代政府又规定:“庶民店舍不过三间五架,不许用斗拱、饰彩色”等模式制度。
唐宅的建筑平面与结构就是在执行政府制度规定的前提下,采用一条纵轴的住宅模式,坐北朝南,其布局为在中轴上依次为台门、正厅,左右厢房各三间,形成四合院群体建筑;台门进出口设在右侧与右楼廊架直通,住宅梁架属直梁型抬梁式体系,三间五架,不设斗拱,为明代中后期江南住宅形式。整体部分基本完整,但东北角后裙房已倒塌,相当一部分由于年久失修、风雨侵蚀等原因,木基层已出现严重霉烂、腐朽,门窗和装饰也有相当部分残缺或被改装、破坏。本次修缮的范围共1858平方米,其中唐宅1458平方米。保护维修与复原设计将以原物及遗址为依据,保持该古建筑的原真性、整体性、特色性,并强调保护与应用发展相协调,将对唐宅的基础、地面、墙体、屋顶屋面等部位及木结构、门窗装饰等部件进行加固、修补包镶等保护维修处理,同时接入自来水、污水管等给排水和消防设施。
据当地文保部门有关负责人介绍,镇海是浙东沿海现存的一座保存比较完整的历史军事古城,城区的招宝山远在唐宋时就有文人学士登临观览,赋诗作词,镇海古城内曾留下很多明清时期的特色古建筑。但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演变,许多古建筑年久失修,频频倒塌,特别是城镇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带来大规模建设与拆迁,不断侵蚀古城原貌,使有价值的古建筑越来越少,使古城文化脉络日趋模糊。唐宅能够幸存至今,并得到保护与修缮,实属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