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家庭负债量力而行

2005-02-0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张玉玲 我有话说
王远鸿,毕业于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经济学硕士。现任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财金证券处处长,高级经济师。主要研究领域:宏观经济
―――财政与金融。多次参与国家重大经济问题研究,撰写多篇内部研究报告。

记者:现代社会,“负债一族”、“按揭一族”越来越多,去年6月末全国个人消费贷款业务已经达到17952亿元,比1998年的456亿元扩大近40倍。从经济学角度怎样看这个问题?

王远鸿:中国个人消费信贷试点开始于1998年,为了应对东南亚金融危机和国内特大洪涝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人民银行推出了个人消费信贷政策,以鼓励消费、扩大内需,防止通货紧缩的不断加剧。近几年,中国消费信贷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家庭负债水平有所提高。中国的家庭负债水平的提高是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首先,从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可以看出,当人均GDP达到或超过1000美元以后,人们的需求层次就提高了,需求多样化了,对住行、教育、医疗、环境等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这为消费结构的升级和消费信贷的扩张提供了“经济基础”。2003年,我国人均GDP已经突破1000美元的大关,标志着中国已经进入了消费结构的升级和消费信贷扩张的新阶段。其次,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人们的消费观念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许多居民的消费观念已经从量入为出、省吃俭用转变为能赚会花、不能赚也会花,家庭理财中的适当负债逐步成为正常现象。再次,我国从计划经济转入市场经济,一个主要特征就是急速扩张的货币化和银行体系放松对信贷的控制,这也为居民家庭信贷的扩张提供了可能。最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社会由生产主导型转化为消费主导型,消费对生产发展、经济增长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正从以投资需求为主转变为以投资和消费需求共同拉动,而推动消费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个人信贷。从1998年以来,我国利率水平一直维持在较低的水平,这直接推动了个人消费信贷的扩张。

记者:家庭负债有无风险?

王远鸿: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截止2004年6月末,境内全部金融机构个人消费信贷余额17952亿元,占同期全部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的10.6%,远低于经济发达国家30%―50%的平均水平,对经济的总体影响还比较有限。因此,个人消费信贷在中国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个人消费贷款主要集中在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且以最终消费品(住房、汽车)为作为抵押的消费贷款占较大比例。如果家庭负债水平高于一定比例,有可能出现偿还困难。商业银行是家庭高负债水平首当其冲的受害者,它将面临承受大量呆账坏账的风险,虽然居民抵押的房产理论上可以收回拍卖,但实际上大量房屋可能收不回来。同时,房屋不同于其他消费品,它是人们安居乐业的基本保障,如果大中城市出现大量因无法还贷而无家可归的人,会影响到全社会的稳定。

负债太高,家庭自身也可能面临巨大风险,直接会影响家庭的生活质量和水平。贷款太高,可支配收入和储蓄必然就降低了,把原来应该花在教育、文化娱乐、旅游、健康方面的钱都挤占了。高负债家庭对失业更为敏感,失业会导致借款人还款困难,尤其是高通胀、高利率同时出现的时候,更是对借款人雪上加霜。值得一提的是,现在中国社会发展水平较低,人们收入水平不稳定,社会保障体系也不健全,必须留出部分积蓄以备失业、收入降低、养老、医疗、教育等方面的不时之需。

记者: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应怎样监控家庭负债?

王远鸿:为了进一步规范和发展个人消费信贷,在宏观上应加紧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尽快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对消费信贷的业务流程、中介评估和风险管理进行统一规范,为消费信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二是加快建立全国统一联网的个人征信体系,不断完善个人资信评估体系,完善银行客户筛选机制。三是加快建立与个人征信系统对接的个人消费信贷资料统计监测分析信息系统,以规范、引导市场消费。四是积极扩大消费信贷品种,加大信贷消费开发力度,有效促进信用卡消费。从微观来说,家庭除了应大力培养和提高公民信用意识外,还应培养基本的风险意识。一个家庭的理财应开源节流,一方面努力工作,增加收入;另一方面也可以适度运用消费信贷,要量力而行,充分考虑偿还能力、利率风险等因素。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