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论用人的很多话,现在读来仍很有味道。如有的说:“夫尚贤,政之本也。”有的说:“身定、国安、天下治、必贤人。”有的说:“爵授有德,则大臣兴义”。这些都强调了任人唯贤。
孔子就曾回答过如何解决民众不服气的问题。他认为,“举直则民服”。确实是这样。如果给无功无能者封官加爵,百姓就不会认
因此,看一个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强弱,首先要看他用人的水平。能力强的,会用人;能力弱的,只抓权。巩固政权,从一定意义上就是巩固队伍。如果一味地抓权,不重视用人,那就是舍本求末,其结果必然是身劳而功废。用人至少要做到四点:一要用人之长,容人之短,做到知人善任。天下没有纯白的狐狸,却有纯白的裘皮大衣,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讲的是团结的力量,也反映了巧手优化组合的能力。二要大胆使用干部。大胆使用不等同大胆利用。大胆地使用干部的前提是彼此足够的信任。三要有科学的选拔机制。制度说话总比人说话靠得住。古代毛遂自荐当官是因为当时没有让他脱颖而出的机制。我们要制定阳光政策,让德才兼备、励精图治的人感到报国有门。四要制定群众公认的标准。选拔干部必须坚持“群众公认”的原则。有的人手无缚鸡之力,却认为给他一个棍子就能把地球撬起来。度后知长短,权后知轻重。因为标准的模糊和失衡,所以才有了不知轻重高低的人,才有了肆无忌惮的人。
用人也有大忌:一是赏赐无能之人。赏不当功,罚不当过,必然是乱的开始。无故而富,无故而贵,谁还愿劳动致富,谁还努力奋斗?贤人不至谓之蔽,说的是选拔的渠道闭塞;忠臣不用谓之寒,说的是不用忠良伤人心。两种情况都可以使无能者得到好处,后果是一样的糟。二是多疑。对下属缺乏基本的信任,具体表现就是用谁都不放心。毛泽东对诸葛亮七出祁山的做法就不以为然,认为区区小事诸葛亮何必亲自出征?而且,诸葛亮太不相信部下,不利于发挥大家的潜能和积极性。三是糊涂。反映到实际工作中就是看不准人,所信者不忠,所忠者不信,这样糊涂的后果必然是让事业受损,让群众吃亏。
党员领导干部要加强党性修养,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这既是忠告,也是纪律。一个健康的人,不仅需要健康的肌体,更需要健康的灵魂和精神。古语说:“德,国家之基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第一位的。正直是立身之本,也是为政之本。孔子讲,政者,正也。墨子讲,政者,义也。执政就要主张正义,如果缺乏修养,就不会懂得正义,也就谈不上坚持。领导的德就是旗帜,就是方向。领导之德是风,百姓之德是草,风吹草必动。
皋陶是舜的大臣,他告诉大禹从政有九德,用今天的话说大体为:宽宏大度、庄重严肃、态度谦虚、刚毅果断、行为正直、坚强勇敢、刚直不阿、脚踏实地、坚持真理,这也应该是我们当今修养的目标。工作中我们常常看到,被考察对象的缺点是性子直。直,应该是难得的优点,却被说成是缺点。这反映了评判标准的模糊。评判一个领导修养的标准是群众,就是近者亲,远者归,谁都向往。如果得众而不得其心,则与独行者同。荀子论领导的品行时讲:“人主能明其德者,则天下归之若蝉之归明火也”。“水渊深则鱼鳖归之,人主贤则豪杰归之。”一个组织,一名领导的凝聚力,一靠志同,二靠道和。日常衡量一个领导的修养和能力,只要看看他周围的人就行了。因为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相反,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
一个组织,一个领导,不应该让人去歌功颂德,更不能沽名钓誉。要甘于默默无闻,不能像老母鸡那样,产蛋不多,叫劲不小。老子讲:“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施恩不图报是人生的最高境界,甘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才是真正的共产党人。一个人修养的最高境界就像空气一样,无形,无味,无色,但人们却时刻感到它的存在,离不开它。市场经济条件下,尤其需要务实的作风,良好的愿望无需标榜,曲折的过程无须渲染,让结果说话。冠冕堂皇不好,作为基层领导干部需要朴实再朴实。做到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说实话需要浩然正气,需要胸怀坦荡,光明磊落;办实事体现了务实的作风和宗旨意识;求实效是敢于面对现实考验的勇气和魄力。在个人修养方面,笼统的要求,大德不逾,小节不拘,最低标准是不妨碍别人,高标准是对他人有益。党员与普通公民的区别就在于在为人民服务之前多了“全心全意”。
(作者单位分别为河北工业大学、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