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黄钟大吕与八音和鸣

2005-02-1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崔宪 我有话说

服务台从今日起推出《成语中的音乐》系列文章,敬请关注。―――编者

黄钟大吕、八音齐鸣是我国古代音乐中所用的两句成语,以“黄钟大吕”来形容音乐的庄严、文辞的庄重或场面的热烈等等;以“八音齐鸣”来形容各种乐器一起热烈地演奏。黄钟、大吕,原为12个乐音中第1、第2个乐音的名称,

引申为“洪亮的乐音”;“八音”则是我国古代各类乐器的总称,《国语・周语下》对八音记载是:“金石以动之,丝竹以行之,诗以道之,歌以咏之,匏以宣之,瓦以赞之,革木以节之。”金即钟(青铜制),石即磬,丝即琴、瑟,竹即箫、管,匏即笙、竽,瓦即埙(土烧制),革即鼓,木即?、?(“雅乐”所用的打击乐器)。这是西周时期乐队的组合及各种乐器在“乐舞”中作用的概要描述,也是王侯所享用的“宫廷音乐”的具体写照。

虽然文献早有记载,但如非亲眼所见,世人很难想象我国2400多年前乐队的组合,也很难想象青铜文化最高峰时期音乐水准的真实情况。1978年在湖北随县出土的公元前433年的曾侯乙编钟及乐队,包括了“八音”中的大多数乐器,计编钟65件。编钟最大的1件重203.6公斤,最小的1件重3公斤;总重量为2567公斤。钟体上刻有2800多个音乐铭文,每件钟均可分别在“正鼓”和“侧鼓”部位敲出两个乐音,敲击部位还有铭文予以说明其具体音高。这使人们不但可以听到2000多年前的青铜乐钟的声音,而且可以看到由这套编钟组成的乐队。

这个乐队的乐器组合,在今天看来都具有相当的规模,用它来奏乐,既有钟的洪亮,又有磬的清越;更有笙、瑟的流畅,还有建鼓的辉煌。真可谓“八音克谐,无相夺伦”(《尚书》)。曾侯乙墓的出土,是20世纪我国最重要的音乐考古发现之一,它不但展示了丰富多彩的古代乐器,也改写了先秦的音乐史。



图为:“曾侯乙编钟”

(作者为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研究员、博导)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