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舰队某军械技术保障大队,担负导弹保障任务。在近年十余次训练任务中,大队保障的导弹命中率均达100%,多次被海军、舰队和基地评为“军事训练先进单位”,人称“南海砺剑一条龙”。
小鲤鱼跃龙门
某年新年伊始,某新型对空导弹列装这个大队。一周后,海军领导机关
“没想到你们能在这样短的时间取得如此成绩,简直就是鲤鱼跃龙门”!海军领导机关考核组高兴地说。大队长刘领先、政委高克华也欣慰地笑了,因为在大队刚成立时,由于装备落后、人才匮乏,他们曾无力保障舰艇编队顺利出航。为迅速扭转这种被动局面,大队党委精心制定“跨越规划”,党委“一班人”励精图治,大队很快就实现由一种弹型技术保障到多种弹型技术保障的跨越,由线型流程式检测到立体交叉式检测的跨越,由静态保障到动态保障的跨越,在海军对大队新装备保障能力认可的考核中,他们的总成绩名列海军第一。
金牌闪剑客起
鲤鱼能跃龙门,源于人才蜂起。
“不一定是科学家才叫人才。只要精通自己的专业,哪怕他是一名士兵,也是人才”,大队长刘领先用这句话解释他的人才观。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这个大队用比武夺金方式,激得“群雄”四起。
李志军、陈修学、颜海群是海军首批“4 1”培养的地方大学生军官。刚到部队时,他们自以为是科班出身,很有几分优越感。但在大队组织的一次导弹技术保障比武中,他们却败在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士官手下。“不唯学历唯实绩。伺候导弹,没点真本事,是硕士博士也可能被淘汰!”挫折使李志军、陈修学、颜海群明白了这个理儿。之后他们苦练硬功,不负重望,于2004年8月一举夺得海军新型导弹技术比武团体第一名,被誉为“三剑客”。大队第一名硕士研究生王军、“士官专家”邓治建、“兵学者”陈祖锐、金祺军等20多名业务技术骨干,也相继参加海军新装备比武中11个专业的角逐,在一举夺得团体第一、第二名的同时,还包揽了5个单项第一。
大队党委因势利导,用“金牌催生人才”的办法摔打着自己的“剑客”队伍。他们把大队几十个专业分成理论性强、危险性大和精确度高3类,针对不同特点,采取不同方法培养人才。目前,大队全部专业技术干部都具备保障两型以上导弹的专业技术保障能力,80%的士官具备两个专业的操作技能,两年以上的战士100%达到等级技术能手的标准,一级士官90%达到“专业全能号手”标准。大队培养人才的这一经验,被海军军械系统推广。
善其事利其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大队党委“一班人”引导大家在科技创新上下功夫。
助理员谈杰对科技创新感兴趣。大队党委就把他确定为单位科技创新带头人,想尽办法为他提供科技创新条件。4年间,他创新20多个导弹技术保障领域里的训法战法,其中有两项科研成果获全军科技进步奖。
闸流管是导弹雷达发射机上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元件极易老化。为了提高导弹技术保障能力,在大队党委支持下,年轻的总工程师刘志勇带领技术骨干经过反复试验,终于研制出海军历史上第一台“闸流管测试仪”。这一仪器的成功研制,大大缩短了闸流管的故障排除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2004年9月,该项成果获得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
这个大队一中队每个月都要对所有库存的导弹进行一次自动检查。原来的做法是把导弹从洞库推到数千米以外的测试间才能检查,既费时间又费人力,还会因往返震动造成导弹元部件损坏。在大队党委支持下,中队的技术骨干经过5个多月的试验,研制出海军第一台移动式检测车,大大提高了测试工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