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的农产品生产以满足大都市需求为主,重点发展精品农业,侧重高档次、高附加值的农产品。在国内高端农产品市场中,北京农产品有较强的竞争能力。在北京市内的高端农产品消费市场中,本地农产品也有明显的竞争优势。近年来,北京一些工厂化生产的农产品开始逐步拓展国际市场,但这些产品还处于低层次、低利润阶
北京缺乏现代农产品储运设施
农产品是有生命的动物性与植物性产品,在物流过程中存在包装难、装卸难、运输难、仓储难等问题。农产品物流技术要求较高,比如水产品的冷冻运输,分割肉的冷藏运输,牛奶等制品的恒温运输等等;一些农产品的进出口物流还必须达到国际标准。
运销保鲜技术是目前影响农产品物流的突出问题之一。“新鲜”是农产品的生命和价值所在,但由于鲜活农产品的含水量高,保鲜期短,极易腐烂变质,大大限制了运输半径和交易时间,因此对运输效率和流通保鲜条件提出了很高要求。据统计,北京市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的损失率达25%~35%左右,而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则控制在5%以下,美国果蔬菜在物流环节的损耗率仅有1%~2%。
建议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及相关科研单位,加强对农产品物流设施的科技投入,重点倾斜支持一些涉及农产品物流设施的课题研究,重点扶植一些有较高实用价值的科研成果市场化、产业化。包括新型农用运输车的研发、冷藏车的研发,新型保鲜库、冷藏库的研究与建设等。对先进设施的推广应用,政府短期内可给予一定的补贴,促进农民对新产品的接受和使用。
批零混杂方式仍大量存在
目前北京市农产品交易仍以传统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流通模式为主,通过新兴流通渠道进入消费领域的农产品比重很低;批发和零售功能在空间上混为一体,常常导致人流、物流混杂和环境污染。
农产品物流电子化是不可缺少的一个农产品流通方式。北京农产品物流业的电子化起步比较晚,信息化的基础比较薄弱,不像零售业有20年接触信息技术的经验。因此,农产品物流业的管理和运作方式比较传统,存在管理落后、运作效率低等问题,远远达不到现代物流的水平。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农产品物流业的这种状况必然受到挑战。网络技术、先进的物流管理系统必将为农产品物流行业整合现有资源、提高运作效率提供一个很好的突破口。
建议在北京市政府的直接参与下,搭建农产品电子交易平台,农民以协会或者合作组织为单位参加农产品交易。一方面,政府有资金和人力资源方面的优势,有利于平台的快速搭建和投入使用;另一方面,以协会或合作组织为单位将农民组织起来,增大农产品物流的规模,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
根据推断,农产品电子交易平台运行1~2年后,北京将成为大宗农产品的重要网上集散地,将吸引众多的国内外农产品客户在平台上交易。那时,该平台可以向市场化经营过渡,通过收取会员费和广告收益来维持其运营,政府可以将该平台移交给农业协会等组织负责经营管理。农产品物流经营企业也可以依据国际惯例采用拍卖交易方式进行交易。可采用先试点再逐步推广的办法。
缺少农产品质量监督管理手段
目前,北京市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有上百家,但是这些生产基地的农产品生产和管理,还处于传统农业生产和管理的运作方式上,很难实现对农产品物流的精确跟踪和管理。北京市农产品出口每年都有因为农产品质量检测超标被退货甚至赔偿的案例,对此类问题的发生,始终缺乏系统的解决方案来避免或者有效追查相关物流环节出现的问题。
建议建立北京市农产品物流全程监控与可追溯系统,为农产品的生产者、消费者以及农产品监管部门提供一个科学的管理手段和工具。建议相关科研部门尽快组织立项,启动北京市农产品物流全程监控与可追溯系统的建设工作,系统建成后可以在农业等相关职能部门的协助下推广使用,农民合作组织、农产品协会、农产品物流中心、农产品监督管理部门都是该系统的用户。该系统数据的积累还能够为农业灾害的预警与监控提供支持,是实现高效、优质农业健康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之一。
此外,政府应该实施农产品物流中心或者农产品经销公司的资质认证,要求从事农产品物流企业自身承担保证经营农产品安全无害的义务,如出现问题,取消其经营资质,并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追究其责任。建立农产品物流信誉保障体系,实行对农产品供应人、承销人和零售商的备案、不良记录通报制度和农产品安全责任连带制度。
提升北京市农产品物流质量与效率,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作为科技部门,需要针对农产品物流的各个关键环节定出明确的目标,针对农产品生产、流通环节的实际问题,加大科技投入的力度,研发先进的技术和产品,为解决“三农”问题服务。作为其他一些具有明确政府监督或法制职能的部门,则需要制定相关的规范,来保证农产品物流的绿色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