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在最近召开的浙江省农村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座谈会上,诸暨市的典型发言引起强烈反响。该市城乡一律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开设英语课和信息技术课,城乡校长和教师双向交流,小学小班化教育率先从农村开始。浙江省教育厅认为,该市的做法代表了农村教育的发展趋势,值得推广。
优质教育
教师的择校则强化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失衡。据诸暨市教育局局长王伟成介绍,城区学校条件好,农村教师千方百计进城,一旦进城便不肯挪窝。
马太效应因此产生:城区学校教学质量越来越好,教师水平高且过剩;农村学校教学质量越来越差且教师不足。
诸暨市的改革便是针对择校开始的。
为改变教育资源不均的状况,该市近年来调整学校网点,改造薄弱学校,新建大量的校舍,添置设备,使城乡学校在硬件上开始趋向平衡。但软件的不平衡却更难改变。为此,该市于2001年开始进行均质教育改革。
首项改革是全市城乡小学从三年级开始统一开设英语课和信息技术课,这在浙江还属先例。
城乡统一开设英语课,师资如何解决?市教育局局长王伟成说:“一是招聘,3年来已招聘英语教师100余名;二是培训,每年从小学教师中抽调英语达到相当程度的教师进大学培训,3年来已有近200名教师通过培训转岗成为英语教师;三是‘跑教’,校际间实行资源共享。”
该市近年在信息技术课上已投资1.5亿元,全市已拥有计算机14700余台,平均每12个学生有1台计算机,完小以上学校都有了计算机房和多媒体教室。名师的课农村孩子可以同步在多媒体教室听。
均质教育的另一大举措是,教学力量实行城乡交流。从2001年起,该市已抽调40多位农村校长到城区挂职。采用下派、公开招考等办法让城区学校教学骨干到农村任职,如2004年该市拿出8个山区学校校长的位置吸引城区的副校长、中层骨干参加统考。已有23名城区骨干到农村任职。
为解决偏远山区学校教学力量薄弱问题,该市规定,40周岁以下的教师没有到山区任教经历的,不能评聘中级职称。这一措施一实行,教师报名踊跃,到目前为止,已有166名城区教师到农村支教。
农村学生涌入城区,农村生源紧缺,该市顺势而为,在农村率先实施小班化教育,走农村包围城市的路,计划到2007年全市全部实行小班化教育。据悉,该市2004年投入经费200万元,开展师资培训、教研、校本教材编写等工作。
目前,该市城乡、校际之间差距明显缩小,到2004年,全市所有镇乡全部通过高标准高质量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验收,都成为浙江省教育强镇。更为可喜的是,城区的学生开始流向大唐、店口等发达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