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对人类作出的最重要的贡献之一,是将人类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使当代人付出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来越少,而
于光远在《论普遍有闲的社会》一书中指出:“休闲是人们对可以不劳动的时间的一种利用。人们可以选择这种或那种休闲方式。不同的休闲方式需要不同的休闲产品和所需服务。因此,发展休闲产业就不仅仅是一个企业行为或者经济行为,而且更能对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提供保障,对增强人的创造能力提供社会支持条件。”该书还涉猎竞赛论、旅游经济、休闲项目创新等问题。
陈鲁直著《民闲论》系统整理了马克思关于“劳”与“闲”关系的论述,阐释了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的“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思想精髓。作者认为,通过“闲”,不仅可以促进人的多方面发展,进而完善人,提升人,从内在方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而且还可以在提升人的素质的同时,提升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
马惠娣、张景安主编的《中国公众休闲状况调查》,是文化部重点课题“闲暇时间:我国公众文化精神生活现状的调查与研究”和科技部课题“发展我国城市社区科普工作与提高公众文化精神生活质量的对策研究”两个课题的研究成果。数十位学者利用近3年的时间对我国公众休闲状况做了一个初步的调查。从调查的情况看,被调查城市居民的闲暇有明显的增加,但闲暇时间数量和闲暇活动质量相比,后者是薄弱环节。闲暇活动单调、活动种类不丰富、趣味不高雅,仍是当前存在的主要倾向。
《休闲:人类美丽的精神家园》是马惠娣10年学术研究中部分文章的集结,分“休闲理论”、“休闲文化”、“休闲经济与休闲产业”、“休闲问题概述”4个部分,从跨学科的视野论述了休闲哲学、休闲文化、休闲经济、休闲产业等若干方面的问题。其核心思想是:休闲在人类文明进化的历史中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是人类精神家园的一种境界;休闲是人类自省与沉思的产物,是探索人的本质、生活目的的一把“钥匙”。
马惠娣历时4年半写作《走向人文关怀的休闲经济》,是她承担国家软科学课题“休闲产业将成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的对策研究”的结项之作。作者认为,休闲经济的出现也将使传统经济形态发生变化……经济资本、文化资本、社会资本将重组未来经济。休闲经济的目标是“以人为本”,强调“低代价、高效益”,注重开发无形资源替代有形资源,以实现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相平衡。
《中国学人休闲研究丛书》于光远、成思危、龚育之主编中国经济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