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高校艺术设计学科发展“过热”

2005-02-2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宋晓梦 我有话说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科评议组成员杨永善教授日前在清华大学举办的一个学术研讨会上,用“过热”两个字概括了当前高校“艺术设计”学科发展的现状。他呼吁:“艺术设计”不能搞“大跃进”,学科建设亟待加强。

近年来,艺术设计的内涵已从过去狭窄的范围扩展到工业设计、环境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数字艺术

设计、服装设计、产品设计等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广大领域,这方面的人才需求有所增加。于是从2002年至今的两年多时间里,全国1500多所高校中已有半数以上开办了这类专业,而其中相当一部分学校由于培养条件严重不足,根本无法保证教学质量。去年参加教育部教学评估专家组的杨永善教授指出了不顾客观条件,一哄而起带来的四个方面的问题

师生比大大超标教育部要求这类专业的师生比应在1∶11以内,而现在普遍数倍于这个比例。有些学校已超过1∶40。杨教授说,艺术设计是非常个性化的创造性劳动,一对一的个别辅导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班额过大违反艺术教育规律,是对学生不负责任的表现。

合格教师严重不足合格的大学艺术设计教师应该既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又具有艺术设计的理论知识和必备的专业技能。但目前的教师队伍中,有些是从纯美术或工科领域转行过来的,又没有经过艺术设计的专业进修或培训,因此缺乏对艺术设计专业知识的了解和实践经验;有的虽然长期从事艺术设计工作,但缺乏理论素养;更有少数教师一边开公司一边搞教学,一边上课一边接活儿,没有把主要精力投入教学。杨教授认为,应对全国艺术设计学科的教师进行一次普查,然后制定培训计划,不合格者不能上岗。学校开办一个专业,首先要有一支由教授做学科带头人,副教授做业务骨干,并有一定数量的讲师、助教组成的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但目前在高校开办的几百个艺术设计的专业中,相当一部分没有教授级的学科带头人,有的连一个副教授都没有。

实训教室普遍不合格高校工艺设计学科的实训教室(也称工艺教室)的作用相当于大学工科的实验室,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并在完成设计制作的实践中理解基础理论的必不可少的场所。但在教育部几次教学检查评估中,实训教室的建设80%以上不能尽如人意。有的学校让学生在小课桌上凑合,有的学校借口在工厂有实习基地不再建实训教室。然而,对于艺术设计这类实践性很强的专业,缺少几乎每天都要用的实训教室,教学质量根本无法保证。工厂要完成生产任务,学生短期实习可以,但让学生经常占着设备进行基础训练,或频繁用于作业性的设计制作是不可能的。

理论建设亟待加强比起其他学科,艺术设计学科在理论建设方面一直比较薄弱。在只顾发展规模和经济效益的浮躁情绪中,这方面的工作就更容易被忽视。一些学校根本不设专业理论课。有的老教师由于理论水平有限,虽然能从事设计制作,但却不能准确地论述自己的设计定位和理论思考,也很难为学生解读国内外的艺术设计作品,更没有从事学术研究和教材建设的兴趣。在有关的学术刊物上,高质量的论文也比较少。这种状况直接影响到艺术设计的教育质量。很多学习艺术设计的学生没有读书和做笔记的习惯,也与这一学科理论建设薄弱有关。杨教授认为:一个学科如果没有理论的支撑,就不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培养的只能是手艺人甚至是不合格的手艺人而很难出艺术家。特别是当前传统的艺术设计正面临新材料、新技术、新领域的种种挑战时,能不能建立起一个源于艺术设计实践的理论体系,并反过来指导艺术设计的创作实践和教学实践,对于这一学科的命运将有重大影响。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