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易纲:加快农信社改革还应做些什么

2005-02-2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田永胜 我有话说

近年来,农村金融服务短缺,农民贷款难的问题突出。去年年初,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积极开展农村金融创新、逐步增加为“三农”服务的金融组织和金融产品。今年年初,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提出要改革和完善农村投

融资体制、健全农业投入机制。那么,如何评价我国农村金融服务的现状?农信社的改革试点取得了哪些成效?还存在哪些有待解决的问题?央行有什么进一步的改革考虑?为此,记者专程走访了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易纲博士。

建立良好的金融生态对解决金融服务短缺至关重要

记者:近年来,人们反映农村金融服务短缺、农民贷款难。央行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易:应该说,农村贷款难、金融服务相对落后,这是一个全世界普遍存在的问题。但是,相对于其他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的农村金融服务应当说还是取得了很大进展的。据银监会的统计,在我国近2.3亿农户中,有贷款需求的1.2亿户,大概有1亿户符合贷款条件。从我国农村信用社贷款的情况看,发放了7000多万个贷款证、贷款卡。在一年中贷款的高峰时期,农信社为大约6000万户农民提供了贷款。也就是说,有贷款需求的农户中有一半能够得到贷款。从这一点上说,我国农村信用社贷款的覆盖率比印度、孟加拉等国要高。国家要大力支持农业,这个判断我是同意的,但我更想强调的是金融支持“三农”的可持续性。

记者:这一点很重要,请您具体谈谈。

易:金融要可持续发展,必须是商业上可持续的。银行里的钱是老百姓的存款,要付给老百姓利息。这样,钱有成本,贷款就要收息,要还本付息,这就要求银行是可持续的。如果竭泽而渔,有去无回,银行贷款损失严重,就可能产生金融风险。地方政府也好,专家学者也好,应该看到各地方金融生态的不同。有的地方金融生态好,就是信用好,银行提供的钱能够收回来;一些地方的商业信誉不好,借出的钱有去无回。资金会往安全的地方、往回报高的地方流动。有些地方资金流走了,因为这个地方存在高风险,银行一去开展业务就亏本。因此,应该认识到这一点。我们要营造一个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吸引银行,让银行敢于放款。

记者:以往一些商业银行“弃农”而去,某种程度上是否也与有些地方的金融生态不好有关?

易:是的。这就需要营造一个好的金融生态,使得地方风险比较低,让商业银行都回来。只有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才能惠及广大农民。为此,地方政府应整顿农村信用秩序,进一步规范企业改制行为,坚决制止企业逃废银行债务,加大司法、执法维护金融债权的力度,完善金融债权联席会议制度,鼓励创建金融安全区。这样,通过为农村金融机构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社会信用环境,从而为信贷资金更多、更好地支持“三农”创造条件。

农信社改革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并不可怕

记者:一年多来,按照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改革农业信用社的改革试点取得了哪些成效?

易:这次农信社改革是在中央的领导下,由银监会牵头组织实施的,人民银行负责资金支持方案。经过一年的努力,8省(市)改革试点进展顺利,开局良好,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一是农村信用社支农资金实力明显增强,支农服务工作进一步加强;二是农村信用社历史包袱得到初步化解,经营状况好转;三是8省(市)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改革,按照国务院批准的实施方案的规划,稳步推进。

记者:在试点的过程中,暴露出了哪些问题?

易: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一些农村信用社对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强化约束机制重视不够,措施不够有力。从实际情况看,前一段先行试点地区把工作注意力主要放在成立机构和取得资金支持上,而在明晰产权、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等方面的工作不够细致,不够扎实。二是改革试点地区农村信用社的资产负债规模迅速扩张,在内部约束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新增贷款的投向和风险控制问题要引起高度重视。三是改革试点工作的行政推动色彩比较浓,政策宣传有时有片面性;强调国家政策支持多,明确各自的责任少;强调农村信用社盈利分红前景多,向入股社员风险提示少。四是一些地区的部分农村信用社增资扩股不规范,承诺对股金保息分红;个别县(市)农村信用社进行资产置换的法律手续不完备,有虚增资本净额的现象。

记者:据报道,湖南的部分农信社出现了存款股金化的情况。如何看待这类现象?

易:按照银监会的股金管理办法,存款股金化的行为是不容许的。为什么一些农信社要把存款股金化?因为央行要求它的资本必须达到一定的水平。为此,一些信用社就告诉农民到农信社存款可以保息,然后把农民的存款当作股金。这实际上是作假的行为。在改革中,一定要杜绝这种情况。

记者:据了解,一些试点省对农村资金供应不足的问题反映比较强烈。主要是农村资金经邮政储蓄机构大量流出农村,严重影响了农村资金供应。请问,邮政储蓄改革何时提上议事日程?

易:关于邮政储蓄改革的问题,近几年,人民银行一直在研究。邮政储蓄吸纳的钱原来全部存在人民银行,实际上等于把农村的资金抽到了北京。经国务院批准,2003年8月1日,人民银行规定邮政储蓄新增加的存款不再付给高息,而付给与其他金融机构一样的准备金存款利息。这样,邮政储蓄就不愿意把钱存在人民银行了。现在,这笔钱已经接近2000亿元,由邮政储蓄自主应用。那么,什么地方风险低、金融环境好,就可以与邮政储蓄商量,吸引邮政储蓄把资金用到那些安全、有收益的地方。

改革和完善农村投融资体制的进一步考虑

记者:为了进一步搞好农村信用社的改革,下一步人民银行可能有什么举措?

易:应按照中央的部署,做好资金风险防范工作,严格按照确定的标准进行检查。央行的票据期限为2年,时间表非常清楚,具体的要求也非常清楚,都是具有高度可操作性的条件,所以,要严格坚持这些条件。现在,在试点8省中央银行专项票据的99%已经发行了,农信社可以获得利息了。2004年,农信社试点在21个省区推开,是举动最大的一年。当然,农信社的改革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过程,如果期望一下子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也不太现实,不能毕其功于一役。但是,只要现在的举措是正确的,至少三分之二的农村信用社可以成为市场机制的、良性循环的、产权清晰的、在商业上可持续的、主要为当地社区服务的金融机构。如果三分之二能够达到我刚才说的效果,那么,我们的改革就是非常成功的了。

记者:今年年初,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提出要改革和完善农村投融资体制,健全农业投入机制。在这方面,央行有什么进一步的考虑?

易:一是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和金融机构适度竞争,可新设一些县域小型商业银行,允许民间资本、外资和国际资金参股;二是培育更加贴近农民和农村需要、由个人或企业发起的小额信贷组织。通过自有资金、受赠资金或转贷资金,小额信贷组织面向农户发放贷款,弥补大型金融机构信息不对称的缺陷,形成对农村信用社的竞争。三是监管部门制定相应法规,规范民间借贷。可考虑在一些民间金融比较活跃的地区,修订并试行有关规范民间借贷活动的规则,同时加大对高利贷的打击力度,保障农村地区金融秩序的稳定。四是鼓励各类担保机构金融创新,拓展符合农村特点的担保业务,为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创造有效的担保形式和途径,解决农户和中小企业贷款难和抵押难问题。对于上述金融创新,需要监管部门抓紧制定相关的监管办法,并尽快选择有条件的地方启动试点。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