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于东海之滨,作为国内四所“侨资大学”之一的宁波大学,在短短的十几年办学过程中,走过了国内高校一般需要几十年才完成的历程,成为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
甬江潮涌,群贤毕至。是宁大人营造出一流人才环境,全力打造一支高水平师资队伍,使宁波大学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引得进
宁波大学于1986年由船王包玉刚先生率先捐资创立,随后又得到香港、台湾等地众多“宁波帮”人士的关心支持。邓小平先生给宁波大学题写校名。但是,宁大要发展,人才是关键。宁波大学一贯以“海内百川”的气度与胸怀吸纳海内外英才。人才招聘工作一年365天不间断。
以事业的发展吸引人才,是宁大师资队伍建设的基本经验之一。宁大积极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引进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和紧缺专业教师;同时建立了“省、市、校特聘教授”招聘制、学院人才引进责任制、住房落实操作规程等保障性制度与措施。学校从实际出发,在学科带头人的引进过程中坚持双管齐下 一是“筑巢引凤”,通过对现有各重点学科或优势、特色学科的规划,整合这些学科已有的各种资源,创建良好的学科建设平台,来吸引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二是“引凤筑巢”,即对一些现有学术力量相对薄弱、建设条件尚不完备,但又属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所急需、学校也优先规划的新兴学科,则通过先进学科带头人,再配备学科梯队,建立起新的学科。
宁大自1996年以来,共引进教师780余人,其中教授、研究员90余人、副高级人员15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的130余人,具有硕士学位的450余人。宁波大学还先后引来了严陆光院士担任校长,著名红外和遥感技术专家薛永祺、著名实验核物理学家沈文庆、著名分子生物学家洪国藩,著名流体力学专家章梓雄,著名海洋环境工程与东土热学专家丁德文等五位院士分别担任信息学院、理学院、医学院,工学院和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的院长。6名院士来校工作,产生了强烈的人才聚集效应。宁大目前14个学科性学院中的7个学院的院长或执行院长是1999年以后引进到校工作的。2002年上半年,严小军、王骥两位教授分别被聘为宁大首批设立的省特聘教授岗位――水产养殖学科和工程力学学科的特聘教授。去年,宁大又从国内外引进5位特聘教授。
用得好
为了给学科带头人创造能充分发挥其作用的工作条件,学校在抓住各种机会,向省、市有关部门申请给予重点实验室、研究所的专项投入的同时,以竞争激励机制促进人才。从2000年1月开始,宁波大学通过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实现了全员聘用制和岗位津贴制,建立起以人的能力、表现和工作实绩为主要依据的岗位竞聘用人机制和以多劳多得、优劳优酬、拉开档次、强化激励为主要原则的校内津贴分配机制。与此同时,与不同类别人员各自相适应的考核评价机制在实践中形成并逐步完善。各类人员在自己竞聘的岗位上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得到更好调动与发挥,人才队伍的实力得到促进和提高。
使用中有计划地对人才进行培养,是宁波大学一贯坚持的用人之道,也是宁大确保师资队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为搞好师资培养,学校积极开拓国内外培养途径,先后建立“21世纪人才基金”、“包陪庆麦吉尔大学奖学金”等教师培养基金,争取到“包兆龙包玉刚留学基金”、“王宽诚幸福基金”的支持。实施超常规培养策略,扶植学科带头人进入国际学说前沿。学校先后制定了有关的政策、规章、办法,并且根据主客观形势的变化,与时俱进地进行增补或修订,已经形成较为系统的制度保障。据统计,1996年以来,宁波大学教师中近900人次分赴国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进修深造,1700多人次参加了由学校组织的岗前培训和外语、计算机能力的强化培训,有83名教师晋升教授、研究员,近450余名教师晋升副高级职称,60多名教师出国留学学成回校工作。目前正在国内外攻读博士、硕士,进行访学或做博士后研究的教师多达350余人 其中攻读博士116人,攻读硕士210人,做博士后4人,访学等26人 ,占教学、科研总人数的29.7%。学校还结合国家、省、市“人才工程”,进行学科带头人、中青年学术技术骨干的培养,加强人才梯队建设。除积极向国家、省市推荐人才工程培养人选外,学校建立了校级中青年骨干教师和院级优秀青年教师选拔培养制度,为培养梯队后继力量,认真组织实施。经过培养,各层次人才均开拓了学术视野,提高了教学、科研能力和素质,其中有许多人已经成长为学科、专业带头人或学术、教学骨干。目前,宁大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5人,国家突出贡献专家1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3人,入选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4人,入选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5人、第二层次13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5人,浙江省高校名师1名,省、市重点学科带头人、省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负责人40余人,入选宁波市“4321人才工程”52人,宁波市高校名师4人,名师培养对象20人。
留得住
从某种意义上说,宁波大学是所“移民大学”。学校十分注重以情感的注入凝聚人才。多年来校党委坚持抓“凝聚力工程”不放松;学校倡导“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人际氛围,要求管理部门增强对教学、科研人员的服务意识;严陆光院士出任校长后,倡导领导要成为教师的“后勤部长”、“教授应成为我校最受尊敬的群体”,其中贯穿着一个理念 以人为本,让建立在事业基础上的真挚情感凝聚起人才,共创宁大的未来。有些教师外出进修后,家庭有些困难,单位里专门派人予以关照。每年都有赴国外进修、深造的教师,出发前和回校后,学校领导总要和他们见面谈心。主管人事工作的校领导和人事处领导,无论是国内出差还是赴国外考察,每到一地,凡有宁大进修教师的都主动和他们联系见面,请他们吃顿饭,代表学校向他们慰问。
感情纽带的力量是无形的,也是巨大的。尽管“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宁大教师派遣到国内外进修、深造的,学成后一般都按期返校。有些在国外学业时间长一些,并在国外得到较好的工作、生活条件和留用邀请,但还是心系宁大。近三年来,外语学院派往国外攻读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已有近20人回校工作。
宁大还重视在政治上关心教师,无论是培养人,还是选拔、聘任人,都坚持和贯彻德才兼备的标准。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年度考核、任期考核,除对业务能力水平及其实绩有相应的标准外,对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团结协作等情况也有具体的标准。学校对成绩突出的专业技术人员及时给予表彰、鼓励。除每年进行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和先进集体评选外,学校还设立“优秀教学成果奖”、“优秀科研成果奖”、“教书育人奖”、“课堂教学优秀奖”、“优秀辅导员”、“十佳教师”等评比奖项。2000年设立了“王宽诚育才奖”、2001年又设立“徐望月教师奖励基金”,专门用于对教育、教学、科研工作取得突出成绩教师的奖励,每年评奖一次。国家、省市政府开展的评选,宁大一贯认真参与,每年均有一批优秀教学、科研成果和先进个人、集体受到表彰。据统计,1996年以来,有6位教师分别获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全国信息产业系统劳模等称号,70余人次获省级和省高校系统的表彰和奖励,180余人次获市级和市高校系统的表彰和奖励,600多人次先后获学校“十佳教授”、“十佳青年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