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让科研平台成为学生的大课堂

2005-02-2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记者 董山峰 我有话说

本报北京2月22日电 用科研反哺教学在大学里不是一个新思想,但当2001年度《科学》杂志全球最佳青年科学家奖获得者时松海谈到自己在本科阶段“学会如何提出生物学问题和如何设计实验证明假说”后,时松海本科就读的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的科研训练还是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不久前当国家生物

科学领域权威专家考察这个系后更是惊奇地发现 清华生物系科研平台不仅已成为本科生的大课堂,而且对学生的日后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清华生物系创立于1926年,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并入他校,1984年复系并逐步形成了“厚基础、宽口径、重技能、求创新”的人才培养原则。该系拥有生物膜与膜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分室 、蛋白质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生物信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跨系机构生物芯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设有生物物理与结构生物学研究所、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所、细胞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生物技术研究所和海洋生物技术研究所、分子细胞生物学研究中心以及中药研究室和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与国内外教学科研机构联合建立了合作研究机构。该系坚持探索用这些国内一流科研资源来提高学生素质,逐步形成了鼓励本科生提前进实验室从事科研的传统。1999至2000年,该系引导学生与教师就参加科研训练进行“双向选择、自主安排”;2001和2002年他们又利用暑期组织部分学生到台湾新竹清华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香港科技大学以及本校科研组进行科研训练;从2003年开始,该系规定每位教授和副教授平均指导3名本科生参加科研训练。

在科研过程中,该系学生的任务决不只是“学习、观察或帮忙”,而必须像普通科研人员一样走过选题立项、实验设计、完成课题、形成论文以及发表论文的全过程。为给学生提供一个完整真实的科研环境和锻炼机会,学校专门设立了科研基金供学生自由申请。1999至2003年该系先后有18个学生成功申请到学校的SRT项目,总经费7.2万元。

通过科研训练,本科生作为第一作者或主要参加者已发表不少SCI收录论文。本科毕业留系就读的研究生已陆续在国际知名及顶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目前已毕业本科生中约95%以上的学生到国内外知名高校及研究机构继续深造,其中很多人已在各自岗位上作出了突出成绩。例如89届本科毕业生施一公已获普林斯顿大学教授职位并荣获2003年度全球生物蛋白研究学会颁发的鄂文西格青年研究家奖,他是该奖项设立17年以来首位获奖的华裔生命科学研究学者;93届本科毕业生王帆获得美国斯隆基金会颁发的2004年斯隆科学奖,历史上有26位诺贝尔奖得主曾获该奖。96届本科毕业生时松海荣获2001年度全球惟一的最佳青年科学家奖,并应邀到瑞典斯德哥尔摩参加了百年诺贝尔奖颁奖仪式。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