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论妒嫉

2005-02-2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赵畅 我有话说

从古到今,妒嫉似乎一直上演着丑陋的闹剧。

妒性汹汹之人事,委实俯首能拾、信手可拈:陈平是治平天下的大才,绛侯周勃和灌婴见他受重用,便在刘邦面前说他“盗嫂”。男人妒火中烧,女人亦不甘落后,随便打开宋元话本、明清说部,就能读到有关妒妇的记述。潘金莲、夏金桂、王熙凤都是有名的妒妇。

妒嫉一旦生成,那么人的身后,便会麇集起难以计数的无所事事的舌头,他们总是给被妒嫉者制造麻烦和障碍,甚至进行直接打击,使其失去优势,把其降到与自己相同或以下的位置上。

妒嫉是一条毒蛇,当它张口吞噬的时候,总会有人被咬啮得血淋淋、惨兮兮,不可名状。如何制妒?领导者须明察秋毫,探幽发微,并采取断然措施,以示良好的导向。

洪武初年,明太祖任杨宪为中书省左丞。杨宪“有才辨,明敏,善决事”,但器量狭小,妒嫉刻薄,对不依附自己的人,利用各种机会中伤。明太祖曾召来陕西参政汪广洋为中书右丞,杨觉得汪是块挡路石,便唆使侍御史刘炳两次弹劾汪广洋。后明太祖觉察到杨宪心术不正,图谋不轨,并认定刘炳是在造谣中伤,将其逮捕下狱。结果刘炳承认是受杨宪的指使,明太祖大怒,下令将杨、刘处死。作这般严厉惩处,妒性重重者,闻之能不改弦易辙乎?

制妒,最好的方法莫过于创造和形成一种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机制,“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若能建立起这种正常的竞争机制,变背后拆台贬损为公开上台竞争,这不是我们一代人的福分么?

话须说回来,真要彻底根除妒嫉之毒瘤,关键取决于每个人的自我把握。不论是谁,得有雅量。左宗棠长得大腹便便,有一次宴筵上问客人:“你们说我这大肚皮里装的是什么?”吹捧者尽说拍马话,可左氏摇头不以为然。旁边伺候的一个小校则说:“我看你满肚皮装的是马蹄筋。”四座皆惊,左氏哈哈大笑,称赞他说得对。原来,马蹄筋是湖南农村喂牛的一种草料,左氏一向以牛的精神自许,所以能满意。左氏有这般宽宏,平日里大抵很少会生妒嫉之心的。

有妒嫉之心者,往往自高自大,看不起别人,视别人的成就于不顾,贬他人的才干为草芥。其实,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长处,也会有各自的短处,如果能够来一个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这妒嫉之疠瘴不是被驱赶得烟消云散了吗?是啊,各行各业之间,自须扫除古已有之的“相轻”陋习,倡导互学其长、互补其短的风尚。唐太宗总结自己平生五条优点,其一是“自古帝王多疾胜己者,朕见人之善,若己有之”,故“才不逮古人而成功过之”。

据说同是妒嫉,还有东方与西式之分。“西方式妒嫉”,往往是“通过增加自己的独特性,创造与妒嫉对象不同向度的差异,在实力或独特性上有了自我满足,也就不必再去妒嫉他人了”。从本质上说,这种“西方式妒嫉”是要求人们用自己的奋斗去消除自己与被妒嫉者之间的差距,甚至超过他,从这个意义上说,这已经不能称之为妒嫉,而是一种美德了。其实,这种“西方式妒嫉”,在我国也是有其渊源的。《酉阳杂俎》里有这样一个故事:晋代刘伯玉的妻子段氏是个妒妇,因其丈夫常称赞《洛神赋》中的洛神很美,于是她就说:“君何得以水神美而欲轻我?我死何愁不为水神!”说罢投水而死。见到别人的某些方面超过了自己,如果能化妒嫉为力量,迎头赶上,像段氏那样誓死也要超过对方(当然不要盲目学段氏去死),这种精神也算是可贵的。

还须一提的是,对付那些妒嫉成性、无可救药者,莫过于采取轻蔑之态,反正躲不过去,能人不妨干脆释放出最高的能量,令那些妒嫉者也尝尝“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的滋味。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