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我让儿子“下放”了一次

2005-03-0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赵成昌 我有话说

我是在农村长大的,17岁考上大学才让我跟农村告了别。但我对故土充满着感情,故乡一山一水都让我永远怀念。每当回到故乡,脚踩着熟悉的田间小路,呼吸着温馨的原野清风,我总是百感交集。

然而,我的这种故土情结在儿子身上荡然无存――优越的生活环境使得他在农村一天也呆不住。更紧要地是,祖辈留在我骨

子里的朴实、勤劳这些优良品质,在儿子身上越来越找不到踪影。已进入高中的他,整天除了学习之外,还喜欢在电视、网络这些虚拟世界里游荡。

经过再三考虑,我决定把儿子“下放”农村一次。2004年暑期一开始,我就领着他来到生我养我的地方。我要求他说:“你必须在这里生活至少一周时间,和奶奶、小叔同吃同住同劳动。”当然,我也把目的明确告诉他:一是增进你与乡村的情感,因为这里是你的根;二是培养你的优良品质,锻炼你的勤苦意志。儿子起初怎么也想不通。我进一步说:“当然,你帮小叔做事,小叔会给报酬的。”我知道,随着年龄的增长,儿子零花钱越来越不够用,平日我在这方面又控制得很严;让儿子尽早地体验劳动所得,也没什么坏处。果然,儿子眼睛一亮,盯着小叔。小叔说:“是的,每天付你20元工资,怎么样?”儿子欣然同意。

回到城里,我无时无刻不惦记着被我“下放”了的儿子。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等到周末我就预料会有儿子的消息。果然,这天我就在电话里听到他的声音:“老爸,您就这么狠心把我一人丢在乡下受苦受累?遵照您的指示,我已出色完成了下乡改造、锻炼任务,该恩准我回家了吧!”见到儿子,我第一感觉就是黑了瘦了。进一步了解我才知道,这几天他帮奶奶和小叔放过牛、挑过水、割过稻、栽过秧,还下塘捉过鱼,起早摸晚,确实没偷懒。我问:“感受如何?”他答:“感受多多――奶奶和小叔生活在农村真不容易!最重要的是,我终于有了劳动所得,您不会剥夺了吧!”他向我亮了亮小叔付给他的100元工钱。其实,这钱是我事先交给小弟的。这个秘密恐怕儿子永远也不知道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