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上,陆仁达委员的脑海中装有一长串令人振奋的数字――到2003年底,纳入统计的全国农村公路总里程已达256万公里,全国99.6%的乡镇和92.0%的行政村已通公路;2004年1至11月,农村公路建设共投资1185亿元,建成公路13.9万公里――农民群众从这些一天天延长的公路上感受到了党和政府对“三农”的重
谈到农村公路,陆仁达认为“一定要雪中送炭”――把公路规划到最能解决农民燃眉之急的地区。“要因地制宜、科学确定适合当地实际的建设标准,切忌相互攀比。人口少、交通量小的地方可以搞一些砂石路、弹石路、小油路,先通后畅。”
以“修桥补路”为终生职业的陆仁达,用数字为记者勾画出了一幅壮丽的农村公路网图景――按照规划,“十一五”期间国家将投入1000亿元,力争到2010年东部地区所有具备条件的行政村通沥青(水泥)路,中部地区80%以上的行政村通沥青(水泥)路,西部地区90%以上的乡镇通沥青(水泥)路。同时,正在实施的“通达”工程将力争到2010年全国所有具备条件的行政村通公路――为中国农民设计和修建的公路正伴随这些数字蜿蜒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