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我知道在中央政治局第20次集体学习中,您为中央领导同志讲课,主题就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您为什么那么重视这个问题?
景天魁:中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是继续通过扩大收入差距来刺激经济增长,还是通过形成合理的利益结构,逐步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是继续通过实行城市优先、农业支援工业的方针来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还是通过形成合理的城乡关系和工农业关系,促进并进而实现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我认为,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需要持续的经济增长,而且需要保持社会稳定和生态平衡;不仅需要继续扩大对外开放,还要处理好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关系。当务之急是要搞好社会结构的调整,构建一个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记者: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问题,大家都很兴奋,认为中央给我们描绘了一个美好的前景。作为一个社会学家,从专业角度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呢?
景天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经济层面看,是在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国家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的基础上,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生活相对安康的社会;从社会层面看,是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比较合理,能够保证社会基本公平和正义,绝大多数人能够分享改革和发展的收益,具有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的社会;从政治层面看,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比较健全的社会,是政通人和、稳定有序并且充满活力的开放社会;从法制层面看,是法制健全、社会秩序良好和人民安居乐业的社会,是政府依法治国、组织和个人依法行事、社会关系依法调节、人们和谐相处的社会;从文化层面看,是社会团结、文化繁荣、诚信友爱、道德风气良好、人们心情舒畅、社会各方面能够形成基本价值认同的社会;从其他协调发展层面看,也是人与自然能够和谐发展,对外开放与国内发展能够和谐安排的社会。
记者:既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包含有如此丰富的内容,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大研究的力度,这给中国社会学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景天魁:正是这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伟大的创新工程,有许多重大的理论问题需要加强研究。例如,如何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标体系,如何监测社会运行情况,如何加强社会危机预警预报,如何进行社会宏观调控,如何建立利益平衡和协调机制,如何增强社会价值共识,等等。要回答这些问题,就必须广泛吸收古今中外有关学术成果和有益经验,及时发现和总结人民群众创造的实践成果,激发和集聚全党全民的智慧,开展持久、扎实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