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终于踏上了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平塘的土地。
已是夜色苍茫。远远看去,只见重山峻岭间一片灯火辉煌,走近,就是居住三万人口的平塘县城。据历史学家考证 平塘始建制于唐宋,时为羁麋州。继而元明两代土司制度下,由世袭土司管理。明洪武年间由于加派流官治理,逐步实行“土流”并治。到了清代土司特权被免
就是这么一个边城小县,一个自古穷山恶水之地,改革开放以来,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山绿了,水清了,田禾丰饶了,各民族劳动人民的精神面貌焕发了。
短短几天的游览访问,当我们走进海拔四百多米的甲茶风景区,沿着空气新鲜,景色秀美的峡谷和九曲十八弯,看到了成片成林的刺竹,清盈壮观的瀑布,四季长绿的藤竹,以及清澈碧绿的河水,神秘的熔洞,奇特的岩石,一路目不暇接,美不胜收。
更使我们欣喜的是,世界地质奇观――掌布“救星石”亦称藏字石景观。记得在北京,我曾在几家报刊上看到过一则消息 贵州惊现“中国共产党”奇石。有人惊讶,有人怀疑。尔后有报道说经过众多科学家考察、鉴定,认定为自然痕迹,天然形成,而非为人造。至此,“藏字石”之谜破解,平塘也因此声名大振,前往参观者络绎不绝。来者,自然有信服者,也有好奇者,甚有疑惑者,然而一到现场,人们纷纷睁大眼睛看呀看,认呀认,千真万确“中国共产党”五个大字显映眼前。哇,人们服了,信了,进而惊叹不已,认同这是莫大奇迹,这是科学,也是天意哪――谁不知晓,贵州曾是红军长征时艰苦征战的地方,有着在中共党史上重大历史转折的“遵义会议”的遵义,有着“毛泽东用兵真如神”的“四渡赤水”战役的赤水河,有着“残阳如血”的娄山关,有着“大渡桥横铁索寒”的大渡河桥,有着许多许多在贵州这片神奇而富饶的土地上,难以为数的长征的光辉足迹啊!
我站在“藏字石”前,豁然开朗。我想 “中国共产党”五个大字藏在掌布县深山老林的浪马河峡谷,藏在平塘县、藏在贵州省,难道不是合理而正常的吗 贵州和红军,贵州和中国共产党有着多么深重的血脉相连的因缘呐。如果有依然健在的老红军,去到掌布河谷,看到这“藏字石”他也一定会十分感慨 为什么当年长征的红军竟在贵州盘桓了那么久?征战了那么久?留恋了那么久?贵州,在经历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红军将士心目中,该是多么重要而又难以忘怀的地方
我们在平塘,几乎天天、处处都能遇到多个少数民族同胞。有为我们做导游的,有为我们演出歌舞的、有为我们排忧解难的,他们普遍都是带着微笑的服务,既热情、大方又礼貌周到,给我们留下良好的印象。据我观察,他们各个民族之间,虽然所处地位和居住地不同,但却都能和睦相处,团结无间,民族团结的气氛非常好。各民族有各自的风俗习惯和语言,但他们却都善于沟通和交流,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和他们在一起,除了各个民族服饰的特色、语言的差异,你难得发现他们民族的不同。包括汉族在内的24个民族,亲如一家人,这也正是平塘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经济迅速发展的基石和可靠支柱。
我还留有突出印象的是,平塘的党政四大班子的领导干部,既年轻化,专业化,又知识化、现代化。正是由于具备这些条件,他们朝气蓬勃、奋发有为,个个都有很强的事业心,上进心,有理想,有追求,有创新精神。虽是担负一个贫困山区小县的“县令”,他们却安贫乐道,志存高远。个个都热爱平塘,胸怀平塘,立志把自己的青春力量献给大有作为、大有发展前途的平塘!
平塘是幸运的。平塘是和谐的。平塘正在画最新最美的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