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胡锦涛吴邦国贾庆林曾庆红分别参加审议讨论

2005-03-07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3月6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参加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浙江代表团审议。
新华社记者饶爱民 摄

新华社北京3月6日电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曾庆红,6日分别参加了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一些团组的审议和讨论。

在浙江代表团,代表们畅所欲言,气氛热烈。胡锦涛专注地倾听,并不时记下要点。胡锦涛在听了习近平、吕祖善、鲁冠球等7位代表的发言后发表了讲话。他强调,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不失时机地推进改革开放,进一步调整经济结构,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要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又要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既要发挥民主法制保障人民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又要发挥思想道德凝聚人心、引导行为的作用;既要强化政府对社会管理的责任,又要提高社会的自治能力。胡锦涛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始终艰苦奋斗、谦虚谨慎,心系人民群众,尊重客观规律,坚持真抓实干,兢兢业业做工作,全力以赴抓落实,真正干出有益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实事,真正建立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实绩。

在香港代表团和澳门代表团,代表们发言踊跃,直抒胸臆。吴邦国在认真听取代表们发言后说,香港、澳门回归以来,“一国两制”方针和基本法的实施情况总体上是好的。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以董建华先生为首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和以何厚铧先生为首的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带领港澳各界人士,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自强不息,务实进取,保持了社会稳定,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目前,香港、澳门的形势越来越好。事实证明,“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是完全正确的,香港同胞、澳门同胞是完全有智慧、有能力、有办法管理好、建设好、发展好香港和澳门的。吴邦国指出,回顾港澳回归以来的历程,各方面的一个共同感受是,要切实保障香港、澳门的长期繁荣稳定,必须坚持全面、准确地理解和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坚持按照基本法办事,依法治港、依法治澳,坚持以爱国者为主体的“港人治港”和“澳人治澳”,坚持在爱国爱港、爱国爱澳的旗帜下实现最广泛的团结。吴邦国强调,当前,香港、澳门都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保持稳定,加快发展,对香港、澳门的长期繁荣稳定至关重要,符合香港、澳门各界人士的共同利益。他希望香港、澳门的全国人大代表在支持特别行政区政府依法施政、加快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继续发挥积极作用。

在全国政协无党派人士小组会上,委员们讨论热烈。在认真听取了叶朗、郝如玉、杨岐、黄伟光、欧阳明高、陈俊亮、陈昌生、林而达、唐守正等委员的发言后,贾庆林说,无党派人士作为我国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历来十分重视无党派人士工作。最近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这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一件大事。特别是《意见》对无党派人士在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中的地位、职能和作用作了规范,提出了一些新的理论观点和政策思想。广大无党派人士和无党派人士中的政协委员要认真学习,把思想统一到《意见》精神上来,努力为坚持好、完善好、落实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出积极贡献。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努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智慧和力量。要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加强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合作共事能力。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无党派人士工作,充分发挥无党派人士的作用,积极为无党派人士履行职能、发挥作用创造条件。

在海南代表团,曾庆红与代表们一起审议。曾庆红在讲话中指出,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必须联系实际,把着力搞好宏观调控、着力推进改革开放、着力建设和谐社会落实到发挥优势、加快发展,开放合作、联动发展,保护环境、科学发展上来。他指出,良好的自然条件和优越的生态环境,是海南加快发展的最大优势和本钱。这个优势任何时候都不能丢掉,这个本钱将长远造福于海南人民。他表示赞同海南《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赞赏海南在全省开展的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认为这既找到了做好农村工作的重要载体,又找到了推进生态省建设的有效抓手。他说,我们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要注重环境保护,积极探索走出一条依托生态环境建设来增创新优势、实现新发展的绿色小康之路。

王兆国、王刚、盛华仁、王忠禹、廖晖、刘延东也分别参加了有关团组审议和讨论。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