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剪不断的教育情结

2005-03-1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记东北财经大学党委书记于洋教授 江长明 我有话说

坐在东北财经大学办公楼四层会议室的于洋书记,气定神闲、从容淡定。下午的阳光温柔地照进来,透过玻璃,学校风景如画卷般地在眼前展开,层林渐染的山色、夕阳余辉下的楼群、学生们闪动跳跃着的张张娇美朝气的脸,其间偶尔会有学生招呼同伴的声音传入。于洋书记转过头,温和地说 “这是我们的家。”

当年14万平

方米的校园已经扩展到了60多万平方米,16000平方米的建筑面积已发展至50多万平方米,宽敞明亮的教室、现代化的多媒体和计算机房、各学科专业实验室、图书馆等一应俱全,A级标准体育场、体育馆,足球、篮球、排球和网球场也已成为师生休闲锻炼的乐园。而足球场上东财校足球队与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足球队的比赛正酣。

于洋说,对于学校“高标准、国际化”的办学特色,这些年轻人也许并不关心,甚至不太了解。但他们确实是在一种开放、宽松、自由、张扬的氛围中耳濡目染,自然成长。四年时间,浸润他们的不仅仅是大连温柔湿润的海风,更有东财的魂。学校希望他们是现代人,而不是传统人;是创业者,而不仅仅是求职者。

根据2004年全国高校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评估排名,东北财经大学名列第7位。从当年的“小辽财”一跃到今日的“大东财”,学校完成了一个精彩的“三级跳”。而其从1994年开始提出实施的“高标准、国际化、开放式”办学思路,也是一路走来,凤光旖旎。

据于洋介绍,目前东财已经与国外20所大学和科研单位有了学术往来,与日本、韩国、德国高校有合作科研项目,并与世界40余所大学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学校不仅运用各种形式邀请国外优秀教师来校开设课程和讲座,同时也广泛开展与国外知名学者的合作研究,鼓励本校教师和研究人员在国外高档次学术刊物发表论文。“世界三大检索”就12次刊用东财学者的研究成果。

现在经常可以看见著名经济学家频繁出入东财校园。东财也已成为英国ACCA注册会计师教育中心的分支机构和LOMA 美国人身保险协会 的考试中心。

1994年,作为东财未来战略发展总体设想的带头人,于洋和他的同事们一起规划了东财的未来之路;10年间,他们也亲身投入这场“变革”,辗转奔波,为着学校突飞猛进的发展而努力不止。终于,他长舒一口气,可以坐下来,和记者谈一谈了。此刻,他的内心是喜悦的。

1994年,东北财经大学党委书记于洋与时任校长的夏德仁等人开始谋划学校未来的定位和发展问题。摆在面前有两条路 一是跟在别人后面,走别人走过的路,这样能够避免一些风险但却始终活在别人的阴影里;二是避开寻常路,一步跨入国际的快车道,与国际高水平的高等教育接轨。“这是发展中学校在短时间内提升水平的快捷之路。”他们做出了判断 “让东北财大走向世界,让世界走进东北财大”。“将东财建成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多科性财经大学。”

“现在想来其实是很朴素的想法。”于洋书记这么评价当时的决定。当10年前经济全球化尚在曲折中发展、教育国际化尚无定论的情况下,东财人的思考与实践在中国高校中是比较前卫的。背后支撑着的则是他对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理性分析、判断和教育开拓者的胆识与魄力,更是远见。

作为一所发展中高校,东财寻找合适合作伙伴的道路并非坦途。

“破冰之旅”是从日本开始的。而于书记也成为第一个走出去讲经济专业课的东财人。一桥大学是日本有名的经济管理类大学,后来成为第一所与东北财大建立合作关系的名校。之后的立命馆大学,在与东财经过漫长的6年“恋爱”之后,终于一纸协议,缔结“连理”。

于洋表示,东财还将继续在开放性、交流性、通用性三个层面上推动学校的国际化进程。应用经济学、管理学,MBA、MPA、MPAcc等专业硕士的培养,网络教育已经成为或将成为东财新的亮点。今年,东北财经大学准备让一部分没钱出国读书的年轻人,通过“4 0”的国际合作项目,同样接受到世界最为先进的现代经济管理教育。

对于东北财经大学的未来,于洋书记这样说 “东财不能停步,应通过不断的创新、进取,拓宽生存空间,提升生存层次、提高生存质量,再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东财一定能够成为‘名校’。”“把东北财经大学建设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以管理学和经济学为主的多科性大学。这肯定能够做到,接下来要靠年轻一代啦 ”

现在,于洋书记开始计划退休后的生活。他说自己有三项任务,一是打网球、二是看书、三是带出几个学生。谈到教育,他说那仍是剪不断的情结。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