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院士选举应接受科学界更广泛监督

2005-03-1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中国科学院院士 邹承鲁 我有话说
编者按:在我国,院士是最高学术称谓。当选为院士意味着赢得极高社会声誉。近几年由于个别人在院士选举过程中的不当行为,引来科技界人士对院士选举制度的议论。应当看到,我国院士选举制度从总体上是公正、透明的,但与其他需要完善的制度一样,院士选举制度也存在局部完善的空
间,邹承鲁同志的这篇文章,就从提高选举透明度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邹承鲁,中国科学院院士,生物化学家,1923年生于山东省青岛市。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员。迄今已在国内外刊物发表科学论文二百余篇。由于在人工合成胰岛素、蛋白质和酶学方面的贡献,获第三世界科学院生物学奖,陈嘉庚生命科学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成就奖,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二次,二等奖四次,三等奖一次,及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等多次。

两年一次的院士选举又将来临。已过资深之年而丧失了选举权,但积累了十余年参加选举的经验,我仍想对今后的选举提一些建议供参考。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年初召开的国务院第三次廉政工作会议上说要推进政务公开,提高透明度,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这是非常正确的,我认为对院士选举也完全适用。

院士是我国科学界的最高学术称号,为终生荣誉。因此,院士选举不仅是现有院士的事,也是我国广大科学界共同密切关注的大事。过去十余年来,院士选举基本上是公正的,也选出了一批优秀的、在我国科学界享有声誉的科学家充实了院士队伍。但是,毋庸讳言,也有极少数当选者并不符合院士条件。这主要是因为在院士当中与候选人专业接近而能够判断该候选人水平的只是少数,大多数人在院士选举时,只能听取其他院士的意见,因此有时可能会做出错误判断。如果能听取广大科学界的意见,必将有助于院士们对候选人做出更为正确的选择。因此候选人资料不仅应向全体院士公布,也应向广大科学界公布,以便听取广大科学界的意见,整个选举过程也应该接受广大科学界的监督。

过去在选举中出现的失误,我国广大科学界都看在眼里,因此多年来对当选院士的投诉不断。尽管这也是正常现象,但总希望我国院士整体的声誉不要因为不必要的失误而造成不良的影响。

由于院士选举不仅是院士的事,还是我国广大科学界共同密切关心的大事,因此为使今后的院士选举能够更加公正,使我国广大科学界对当选的院士更加满意和心服,必须将选举过程置于广大科学界的共同监督之下,让广大科学界拥有知情权,一定程度的参与权和监督权。过去的保密制度的某些内容是没有必要的,也是无益的。我完全赞同温总理要推进政务公开,提高透明度的英明措施。我认为在院士选举过程中,也应该增加选举透明度。除院士们在选举会上发表的对候选人的具体意见外,应该在网上公布全部候选人的所有信息,供广大科学界随时查阅并提出意见。具体建议如下:

1、各单位及院士推荐的候选人,都必须在网上公布其姓名,简历,主要科学贡献,以及既能反映质量又能反映数量的论文等。科学的贡献主要考虑创新性也要考虑系统性。这些资料应在网上保留至该候选人选举有了结果为止。

2、在整个选举过程中收集对候选人的意见(仅限于署有真实姓名及所在单位者)提供给参加选举的院士参考。

3、在网上保留新当选院士的资料,供各单位今后提名时参考。过去有的单位提名的候选人离院士标准很远,增加了选举中不必要的工作量。科学院一直强调“宁缺勿滥”的政策,应该强调院士选举的高标准,而不是分摊名额。

4、建议将现在所有院士的有关学术贡献资料也在网上公布,并长期保留,以供今后推荐院士时参考,并可以做为青年科学家努力时的参考,这对中国学术界融入国际学术界也是有益的。

也许有人要问,外国院士选举都是“暗箱”操作,我国为何要与人不同?对此我想指出两点:(1)外国院士选举都是由现有院士提名,我国已经首创了由单位提名的先例,为何不可再创提高透明度的先例。(2)外国院士选举的“暗箱”操作不是完美的,有许多弊病。根据我国自己的国情,如科学家队伍较小,院士队伍中同专业者更少;同时受当今社会风气的影响,由单位出面做不符合规定的事情已经层出不穷等等,我们为何不可改善我们的选举规则,使选举更公正、更客观、更公开,对候选人有更全面更科学的评价,使今后能选出全部符合标准的院士呢。

也许有人认为,被公布为被推荐人而未能当选为院士有失面子,这实在是完全没有必要的。要知道,被推荐本身已经是某种程度的承认和荣誉,正如被推荐为诺贝尔奖候选人或奥斯卡奖候选人一样,本身已经是一种很高的荣誉,不存在任何失面子的问题。

我深信,提高院士选举透明度,必将提高我国院士在科学界的声誉,大大促进院士整体对国家科学技术发展的贡献,并在提倡科学道德、维护科学精神、发扬优良学风、普及科学知识、积极培养人才中起到更好的表率作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