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推出的“名栏”建设工程把高校学术期刊所处的东西南北中各个地域的高校人文社科学报引上竞争机制。一个学术期刊怎么能在竞争中稳操“名栏”胜券?关键要在认识领域要有一个科学方法论做指导,去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
“名栏”竞争优势不能简单地依傍地缘优势、已有的人才优势和学科优势。也许过去靠
“名栏”入围的学刊应以不入围的心态对待自己和其他学刊,不但要向名刊“名栏”学习,更要虚心向未跨入名栏的期刊学习,要尊重他们存在的重要价值。要善于集中他们散落的亮点,凝聚到自己的名栏处,不断为自己的名栏充电、聚光,形成更大的亮点,为繁荣发展的哲学社会科学添彩。
跨入“名栏”艰难,发展“名栏”更艰难。作为学术期刊跨入名栏就已抢占了先机,具有一定的优势了。从“马太效应”现象看,按“损不足,奉有余”的规律去理解,理应名刊越办越有名。但是人的智慧是无限的,现在有人已经破解了“马太效应”的奥秘,具有应对“马太效应”的对策。这样既已跨入期刊“名栏”,同样面临严峻的挑战,这种挑战主要从期刊社会效益和学术价值的竞争以及随带经济效益竞争。现在有的学术期刊管理单位、主办单位开始大做文章,他们比照国外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办刊标准,在审读、装帧、印制、发行、稿酬等方面积极同国际市场接轨,合理、适度推行国际学术规范,提高质量,加大投资。有的学术期刊在内容结构上进一步合理调整,增大个人与学术单位对于学术价值的利用率,对期刊的装帧形式进一步美学化。增加期刊的阅读快感、收藏价值和初期知识的扩张率,对学术期刊进一步合理的市场对象定位和市场价格定位。有的还在现行体制下积极吸纳其他学术单位,公益组织协办期刊,从而在财力、人力、物力上得到支持,增强市场竞争力。有的利用信息革命导致传媒业竞争激烈的形势下,引进商家广告,随着市场化力度的加大,千方百计涌进国际期刊市场。这一切措施对保名栏都是挑战,但也是机遇,跨入名栏的期刊,只说明过去不能代表现在和未来,必须锐意进取,不断开拓创新。
作者为《东疆学刊》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