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泽民同志指出,“教育创新,与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一样,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教育还要为各方面的创新工作提供知识和人才基础。”教育创新既是“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选择,也是教育自身进一步发展的客观需要,更是高校发展的灵魂和动力。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学生作为育人中心的地位日益突显,高
一、人才培养目标及模式的创新
进入新时期,四川大学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就是如何在秉承学校优良传统的基础上,顺应时代的要求,在更加广阔的视野下,深化教育教学创新,培养具有川大风格的新型人才,使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从而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综合大学。为此,学校在认真汲取国际一流大学经验和对传统进行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了培养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扎实的专业知识、强烈的创新意识、宽广的国际视野”的国家栋梁和社会精英的人才培养新目标以及实现这个目标的系列途径。
首先,加强对学生的人文教育,使学生多一份人文素质,多一份人文关怀,多一份民族精神,多一份社会责任感,使他们能够突破陕隘的谋生的瓶颈,更多地关注民族的兴衰、国家的前途和人类的命运,从而成长为社会的精英和国家的栋梁,这也是高校对国家应该承担的最基本的责任和义务。人文教育的核心,就是要培养学生完善的人格、独立的个性、健康的心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四川大学是由三所重点大学经过两次强强合并而成的综合大学,是目前国内学科最齐全的综合性大学之一,学科交叉体系优势突出,在对学生开展人文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加强人文教育和人文底蕴的熏陶,是学校人才培养风格和特色的重要体现,也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迫切需要。目前我国正在进行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实践证明,高科技的暂时落后可以通过努力而较快赶超。但是如果培养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缺少民族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将会导致整个民族的长期落后而难以赶超。因此,强调以人文精神为本的基础教育和以创新精神为本的高层次人才教育的结合,是四川大学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
其次,通过三个途径,建立有效机制,为人才培养创造良好条件。第一,从2003年9月到2004年9月,经过一年的调研、论证,学校提出了本科教学“412”质量工程,包含了四大工程和十二项计划,其中四大工程是:教学管理体制创新工程、人才培养体系改革工程、教学内容方式改革工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完善工程。通过实施本科教学“412”质量工程,争取实现三个目标:一是充分发挥并体现四川大学作为学科齐全的综合性大学的潜力和优势;二是实现与建设一流大学相适应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三是实现新型人才培养管理模式,即人性化管理、个性化教育和国际化培养。学校还实施了多层次人才培养计划、交叉培养、分类指导等来推进人才培养。第二,加强学科和科研建设,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近年来,四川大学进一步调整专业设置,重构课程体系,彻底打破原三校固有的专业设置的课程内容,开设校级公共平台课和人文社科选修课,开辟各种学术论坛,邀请国内外学术大师、专家来校举办讲座。实施以人为本的人文基础教育,以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来推动人才培养;实施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以研究型大学的科研强势来带动人才培养;鼓励各个学院和国外著名大学建立实质性的合作关系,以国际化教育的高水平程度来提升人才培养。第三,对校区功能进行了明确定位,以适应新人才培养模式。新校区以人文境界教育为本,加强高素质人才基础教育;老校区以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教育为主,进行高素质人才高层次教育,新、老校区形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共同营造出强烈的人文气息和浓厚的学术氛围,为人才培养取得重大突破奠定基础。通过努力,四川大学人才培养新的风格和特色已经逐步形成。
二、人才培养管理模式的创新
从根本意义上讲,管理就是服务,人才培养管理的本质就是为人才培养服务。因此,在人才培养管理模式的创新上,我们突出强调要转变观念,实现人性化管理、个性化教育、国际化培养。
人性化管理,就是在制定政策、做各项工作时,将学生、老师以及管理者都作为平等的主体,多进行换位思考,使我们的政策和工作真正体现强烈的人文关怀意识。人性化管理的核心,是要通过教学管理、教学运行和环境氛围的培育来帮助学生形成完善的人格和博学奋进的精神,激励学生追求真理、探索未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的志趣和激情能得到充分发挥。人性化管理的根本,就是要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全面的服务,体现大学的大爱原则,全面关心和关爱学生。人性化管理不在于讲大道理,它的核心、本质直接体现在每个问题具体的处理细节上。
实现人性化管理,首先要在全校树立“学生事无小事”的意识,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尊重学生的想法,尊重学生的爱好和志趣,尊重学生的追求和创造。学校的管理干部、教师和职工都应该把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作为决策的重要参考,学校的管理、运行都应该有学生的参与。我校公开选聘副校长,专门邀请了学生代表参加,就是要体现学生在学校办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重要作用。其次,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创造教育平等的机会。教育平等包括受教育机会的平等、教育过程的平等和学业成就机会的平等,因此教育者应该以学生为出发点,针对不同层次,不同接收能力、不同志趣的学生群体来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进行课程设计、举办系列专题讲座等等。同时,实现教育平等,还包括其它丰富的内容;例如,四川大学在实践中形成了以教学效果学生评审为主要内容的教学互动机制;以辅导员联系家长和导师以及管理人员轮流进住学生宿舍为主要内容的一线调研机制;以心理咨询为主要内容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以丰富多彩文化体育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校园文化建设机制;以完善助学款、奖学金、特困补助、勤工助学、减免学费等助学措施为主要内容的贫困学生救助机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个性化教育就是尊重个性、发展个性,其本质是在明确责任的前提下,培养学生鲜明的个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使他们有主见、有韧性、有活力。理工大学的特征往往体现在严谨、规范的教育体系上,而综合性大学更重要的是强调个性化教育,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力,个性化教育往往是一所综合性大学的重要特征和体现。
实现个性化教育,首先要以教师的个性魅力来带动学生的个性发展。学校可以根据教师的水平,给予相应的开课权;教师既要具备自身的个性素质和个性品质,又要在教学活动中做到教学有特点,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风格上形成特色。其次,要积极引导学生独特个性的发展。为学生提供更自由的学习、交流环境;尊重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良好的学习习惯;开辟学习交流中心,尽量变集中管理为引导式管理;多给学生表达自己想法、观点的途径、空间和自由,多倾听学生和落实学生的合理要求;加大学分制的执行力度,完善学分制的相关措施,帮助学生选好课、选对课、选自己想学并且适合自己特点的课。第三,要因材施教。把每个学生看作是一个具有独特个性的个体,而不只是一个班级、一个小集体中的简单细胞。要充分掌握学生的个性特点,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力和特长,因材施教,分类指导。第四,要形成人文环境和艺术环境,善于用不同类型的校园文化来培育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国际化培养的内涵就是要把川大的人才培养真正融入到世界一流大学的竞争体系当中去,把国际的跨文化观念和教育资源融合到川大的教学、科研和服务之中,培养具有宽广国际视野、面向世界的人才。国际化培养的目的是要通过国际化教育,创造开放的人文、学术环境,使学校成为新观念、新思想、新方法的集散地,通过文化的冲撞和融合达到思维模式、教育模式互补和改造的目的,熏陶和培养出世界一流的人才。国际化培养的意义在于能够改造学术环境、丰富学术土壤,可以利用国际一流大学的优质教育资源提升、拉动我校自身的发展,在学习、讲授、研究、服务和管理五个方面形成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模式和标准,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育手段和教育机制的全面改进,提高人才培养起点,提升学校的国际知名度,扩大海内外招生影响力,引进强有力的国际竞争,促进积极向上、努力奋进的校风和学风的进一步形成。
三、人才培养环境的创新
优良的人才培养环境是熏陶、引导和感染学生情操、塑造学生完善人格、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无形能量场,它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首先,要努力营造一个“以人为本、崇尚学术、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和学术环境。在这方面,四川大学进行了大量的工作:例如,我们组织了文、理、工、医各学院广泛开展学科发展规划大讨论,推动学科建设观念的大转变,鼓励师生开拓前沿学科和交叉学科的新领域;举办“三大论坛和一大讲座”,即“文、理、工、医系列论坛”、“前沿科技大师论坛”、“多学科博士论坛”和“四川大学大讲堂”等系列讲座,在校内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此外,学校还在主要的大厅、通道布置了学术走廊,展示学科成就、杰出人才、学术成果,努力营造崇尚学术的良好环境。同时,我们把追求卓越作为每一个川大人的努力方向。
其次,要努力营造一个“大爱”的校园环境。“大爱”是一种可以让师生自我激励、自我鞭策的校园环境和氛围。四川大学提出以教师为办学主体,以学生为育人中心的管理机制就是以“大爱”为出发点。我们要求学校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意识,把每一个教职工的事业追求和学生的人生追求与学校的总体目标有机统一起来,确保政策上激励到位,条件上创造到位,投入上资金到位,思想上关心到位,情感上关怀到位,为教师教学科研创造优质平台,为学生求学成才创造良好条件;要求每一位师生职工,要有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和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牢固树立教书育人的思想,热爱自己的学校,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热爱自己的学生,自觉维护学校的名誉和地位,对于学校在管理上、建设上、环境上存在的问题,敢于提出建议;要求每一位服务人员,要树立从小事做起的观念,以师生的合理要求为工作的出发点,力求做到服务意识强、服务态度热情、服务质量好、服务水平高,要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安全卫生管理,杜绝安全卫生事故的发生,为大家创造安心、舒心、放心的好环境。
在对学生的教育与管理方面,我们还十分强调热情关怀与严格要求结合起来,因为“大爱”不仅体现为对学生的关怀和爱护,同时也体现为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和规范管理,严格要求学生是关爱学生并实现培养目标的必要体现。要以培养一流人才为目标,把最新的知识、最前沿的信息引入到人才培养过程中,同时主动与学生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决定学习方向,不断向学生提出更高的目标和要求。“大爱”还体现在严格管理和有效激励的结合,以管理促成才。激励是管理的有效手段,要对优秀的学生进行奖励,通过评先进、树典型带动好学风的形成。四川大学现在每年都有70多个学生提前修完学分、提前一年毕业。对这样的学生进行表扬、奖励、激励,可以促使他们成长得更快、更拔尖、更优秀。(作者为四川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