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一夫多妻”冲击中亚

2005-03-1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汪嘉波 我有话说

42岁的埃利克先生既拥有官员的身份,同时又是一家商社的股东。按国籍他是塔吉克斯坦人,按血统他是哥萨克人。哥萨克人本无一夫多妻的传统,所以埃利克更愿意接纳和传承中亚文明―――他既有合法妻子,也有第二家庭。埃利克在首都杜尚别的日子看起来过得相当滋润,每月的收入虽说也就500美元左右,但这在塔吉克斯坦

绝对算是高薪。他从不掩饰自己的家庭情况,因为他清楚,警察不会因此找他的麻烦,而邻居、同事、朋友和亲戚非但不会因此说长道短,反倒会流露出些许赞赏和羡慕。

大约在上世纪20年代之前,妻妾成群是每一个健康中亚男子梦寐以求的生存场景,苏联时期成为旧日的风景。但从苏联解体之日起,一夫多妻的观念以不可阻挡的势头横扫中亚大地。平民百姓自不必说,就连某些政客、议员都会对其抱有或明或暗的支持态度。据说,在乌兹别克斯坦,甚至有议员提出要修改婚姻法,从法律制度上认可这种性别歧视和性别压迫。有钱有势的男子同时占有两个或更多女子的现象尽管还不十分普遍,但已经成为司空见惯的事情。警方对此不管不问,政府则宁愿视而不见,或将其看成个人“不可侵犯的隐私和自由”。

那些一夫多妻制的实践者和拥护者会说,这是为了传宗接代,扩充自己的家族,名正言顺,绝非贪图享受,甚至说成是“为了与包办婚姻作斗争”,或者说娶第二个妻子是“为了爱情”。不过,有一点似乎很清楚,那就是对当地一些男子来说,多妻是身份的象征,直截了当地展示出富人之富。当拜金主义统领时代潮流之际,男人们并不满足金屋藏娇,更大的快乐是让人知道,他可以同时供养两个家庭,或包养数个情人。

那么,女人们为什么能容忍丈夫的倒行逆施或甘当“小老婆”?苏联时期,中亚的女人们沐浴过平等自由的阳光雨露,教育是免费的,她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可以拿到大学文凭。而今,她们中只有少数人才能花钱读书,而且即使她们受到过良好教育,也很难找到工作。她们缺少选择空间,只好匆匆嫁人,甚至来不及弄清是否到了法定结婚年龄。没有受过良好教育,没有工作和收入,这样的妻子在今天只能对男人百般顺从。为妻者不易,做妾者更苦,那些为生存嫁给有钱男人的年轻女子只得接受“小老婆”的低下地位。虽说他们可以像合法夫妻一样生活在一起,但两人的关系在法律上不被承认。与旧时代不同,如今的中亚“填房”都不与“大老婆”生活在一起。毕竟拥有过70年的苏联传统,女人们难以忍受妻妾同宅的羞辱。她们是痛苦的,隐蔽的,孤立无援,没有合法地位,她们的丈夫不是正常普通的丈夫,因此也就不能承担普通、正常的义务和责任。

苏联解体以来,独立的中亚诸国并没有看到想像中的富足和繁荣,却不得不面对动荡、战争、衰败和贫困。女人们说,一夫多妻不是传统的回归,而是社会动荡、人民贫困带来的后果。她们在中学教科书上都读到过伟大俄罗斯文豪奥斯特洛夫斯基写过的一本名叫《贫非罪》的著作,但是在谈到一夫多妻现象死灰复燃时,她们还是认为贫穷是一种罪过。一位在杜尚别从事高校管理工作的中年妇女说,男人数量急剧下降也是一个原因,失业让一些男人移居国外,越来越多的女人只好给别人当“二奶”。

古丽是一所中学的教师,同时也是一位政府官员的“小老婆”。她长相漂亮,举止文雅,一看便知受过很好的教育。她说,没有女人愿意做“小老婆”,因为做“小老婆”永远无法摆脱精神上的痛苦。“或许我过于软弱,或许我自甘堕落。一个无法解决温饱的人多半顾不上面子和名份。当需要解决吃饭问题时,你的内心还会有多少道德?”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