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回到西方美学史的本源

2005-03-2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张晓刚 我有话说

在众多的西方美学史专著中,由我国著名美学家凌继尧教授撰写的《西方美学史》颇有新意。作者以缜密的思维、详实的材料、清新的语言对上起毕达哥拉斯学派下至20世纪初期的克罗奇美学长达2000多年的西方美学发展历程作出了全新的逻辑建构。这部专著已远远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罅漏补缺”的范畴,堪称我国美学界对西方美学

史研究的突破性成果。

通观全书,作者对西方美学史研究的细致和深入达到令人惊叹的地步。在每个观点的提出上,作者首先要排除先入之见,以丰富详实的第一手资料为基础,加以比较综合、深思熟虑,力求持之有据。如柏拉图哲学美学的核心范畴“理念”,历来聚讼纷纭。作者通过术语辨析发现,在柏拉图的全部著作中,表示“理念”一词的希腊语有两个,其中idea出现96次,eidos出现408次,这两个词语在柏拉图的使用中完全同义。“理念”论是柏拉图以素朴的方式提出的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他力图用这些规律来替代古老的神话。柏拉图对万物规律的探索表明了由神话向人的思维的深刻变革。由此作者认为,柏拉图在这里“完全站在先进的,甚至是革命的立场上”,对柏拉图的美学思想做出了符合历史实际、恰如其分的评价。类似这样新颖、清晰、有力的论断在书中随处可见,起到了正本清源、恢复历史本真面目的作用。

与此同时,作者努力追踪学术前沿,对西方美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在严格甄别的前提下也予以充分的吸纳。例如经院美学家托马斯・阿奎那的著作达1500万字,国外学者甚至统计出他在45种著作中,655处涉及美或考察了它,其中130处是他本人的论述 不是援引他人的著作 ,并且有重要的意义,这种严谨细腻扎实的治学态度为作者所尊奉。像对德国画家丢勒的美学思想,作者在研究了国外的数本专著后凝缩在书中的篇幅仅有一千多字,可谓字字珠玑。这是一种严肃的、充分的、富有学术规范和创新的吸纳。

由于视野的局限,过去我们对西方美学史的研究存在不少“盲区”,作者则大力开拓,填补了多项“空白”。许多西方美学史著作在阐述古希腊罗马哲学美学时,往往一下子从亚里士多德 前4世纪 跳到了普洛丁 3世纪 ,仿佛西方哲学美学的发展链条在这中间的500多年突然出现了断裂。作者通过研究则发现,这“是一个不仅不容忽视,而且值得研究的新时代”,并对“以整体流派为特征的希腊化时期和罗马早期的哲学美学”所呈现出的错综复杂、令人眼花缭乱的局面进行了清晰的揭示。同样中世纪美学也是我们研究的薄弱环节,作者对“希腊美学和希伯来美学碰撞、折衷、最后走向融合的过渡阶段”的教父美学以及受其影响的拜占庭美学都进行了开拓性的研究,并着力揭示其与宗教、哲学体系和艺术实践的密切关系。

作者有层次地、有比较地阐述了西方美学思想演进的历程,如“希腊美学是宇宙学的,中世纪是神学的,那么,文艺复兴美学是人文主义的”。作者注意在不同的美学流派的比较中把握各自的特点,“希腊美学具有形体性的特点,希伯来美学则体现内心的冲突和活动。在审美知觉中,希腊人重视‘看’,希伯来重视‘听’。希腊人用庙宇和雕塑安置他们的神,希伯来人用歌和音乐颂扬他们的耶和华。在希腊美学中,‘美’的范畴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在希伯来美学中,‘光’的范畴占有类似的地位”。作者除对17―18世纪欧洲新古典主义、巴洛克、启蒙主义和浪漫主义等美学思想予以精妙的阐释外,还描绘了20世纪初的美学走向多元化的盛况 心理学美学、社会学美学、艺术学美学、文化学美学合成一股浩荡的美学发展潮流。作者着力揭示了西方美学发展历史中各个环节的次序、形式、联接、区别以及作用,实现了历史的和逻辑的,观点与材料的完美统一。

诚如作者在《西方美学史》的后记中所指出,“西方美学史就像一片海。每位研究者就像把自己的测深锤抛入深海的水手一样,他们所能达到的深度不超过测深锤的长度”。而作者之所以能抵达西方美学史的海床觅得大片宝藏,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言,恰在于数十年学术积淀所成就的深湛功力。

《西方美学史》 凌继尧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