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3月22日电记者殷泓从近日民政部地名研究所在京召开的《千年古县》试点片筹拍座谈会上了解到,中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程项目正在顺利实施,“地名”作为民族文化遗产将受到更加广泛的重视和保护。
据介绍,地名包括人文地理实体地名和自然地理实体地名两大组成部分。目前我国仅
民政部部长李学举对该工程给予了高度的关心和重视。他特别强调,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地名文化,应受到切实保护。以后任何地方命名、更名都应通过专家的严格论证。此外,该工程还受到侯仁之、郑孝燮、罗哲文等著名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及国际知名专家爱泼斯坦的支持和指导。
联合国地名专家组中国分部主席、中国地名研究所所长刘保全表示,地名记录了人类探索世界、征服自然和发展自我的辉煌历史;记录了战争、疾病的浩劫与磨难;记录了民族的变迁和融合;记录了自然环境的变化,是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
“我国由于缺乏传统地名文化的保护意识,乱更名、乱起名现象屡屡发生。这些改动,就当时的理由来看,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将其放到历史长河中看,绝大多数都不甚合理,对地名文化资源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因此,保护研究地名文化遗产、延续地名历史文脉、发展人类文明成果,成为当前一项紧迫的工作。”刘保全向记者指出。
相关链接
联合国有关决议 联合国第5届地名标准化会议6号决议指出:“地名是民族文化遗产。”第6届会议9号决议进一步指出:“地名有重要的文化和历史意义,随意改变地名将造成继承文化和历史传统方面的损失。”目前,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地名文化建设,有的国家还将有上百年历史的地名作为保护对象,不轻易进行修改。
中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由中国地名研究所、中国行政区划与地名学会负责,共七个项目:地名文化遗产分类与存量评估;地名文化遗产鉴定标准体系;地名文化遗产评价与记录;地名文化遗产挖掘与利用;地名文化遗产艺术传播模式;地名文化遗产的保护方法;地名文化遗产国际学术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