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不由哀”、“驭年马月”、“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的是二氧化碳气体”,您不要以为这是老师出的几道改错题,它可是一本较权威的中学教辅书里信手可拈的常识性错误。这让笔者联想到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外国语学校特级教师朱善萍在接受采访时,将一些质量粗糙的教辅资料直指为“精神垃圾”,并呼吁
朱善萍代表这一振聋发聩的呼吁饱蕴深情,启人深思。教辅,是教材的辅助,质量上乘的教辅资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学生学习盲区,有利于提高学习成绩、开阔视野、扩充知识。正是基于以上原因,再加上近些年来家长们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重视,教辅资料在市面上日渐吃香。也正是看中了这一行业的大好“钱景”,受利益驱动的一些出版机构及其利益链条中的商贩们,纷纷涌进教辅图书出版市场。据某权威机构统计,教材和教辅书籍的销售利润,为全行业平均利润的520%。2004年,全国566家出版社中介入教辅用书的为数不少,当年发行的教辅图书品种数近9万种。由于同类教辅书竞争激烈,一些出版单位为抢进度,增效益,不断压缩出版周期,减少编校次数,使得目前的教辅用书呈现良莠不齐、粗制滥造的局面。
更应引起关注的是,个别教育工作者不顾自己的社会良知,在不法书商经济利益的引诱下,利用自己对学生的影响力,通过订购教材和教辅用书来中饱私囊,为各种粗制滥造的教辅用书甚至质量十分低劣的盗版教辅用书“混”进校园大开方便之门。
中小学生的年龄段正是学习的黄金时期,也是接受能力最强,知识最容易固定化、模式化的时期。在这个阶段,如果学到的是“错误的知识”,很有可能影响他们一生。因此,粗制滥造、错误百出的教辅书不仅侵犯了中小学生获取正确知识的正当权利,而且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所适从,给心灵造成伤害。
对于这些潜在危害,我们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令人欣慰的是,教育主管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已经开始采取行动,加强对教辅市场的管理。教育部相关领导表示将配合有关部门严厉打击乱编、乱印教辅材料的行为,对中小学教辅材料进行全面清理和整顿。而酝酿了一年多的新版《图书质量管理规定》也已从今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一新的《规定》首次明确了图书召回制度,对不合格的图书也有了更为具体的处罚措施。
把好学生教辅用书的质量关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既需要教育工作者坚守教育良知,对学生使用教辅用书进行正确的引导;又需要出版人加强行业自律,树立品牌意识,凭良心做事,努力提高书的质量,坚决杜绝粗制滥造;同时还需要各教育行政部门和出版监管部门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担负起监管的职责,不给粗制滥造者以可乘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