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道融于诗,诗亦载道 禅会于诗,诗亦成禅

2005-03-2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罗莉 我有话说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生命主题和道德风貌。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文化十分兴盛发达且多样化发展的历史时期,也是文学十分兴盛发达且多样化发展的历史时期。张文利博士的《理禅融会与宋诗研究》一书,集中考察研究了宋

代作为儒学发展新形态的理学,与作为佛教本土化演变发展的禅学之间,相互交融会合对宋代诗学和诗的创作直接的和潜移默化的影响。

该书最为厚重的是作者研究的核心主题―――“理禅融会下的宋代诗学理论”,作者深入阐释了理禅融会背景下的宋代诗学理论体系,内容涉及宋人的诗学本质论、诗学艺术思维论、诗学表现论、诗歌境界论等几个方面。在这些理论课题之下,作者分析考察了宋代理学家和文学家的诗歌本质论、以“静观”为特征的“诗歌取材思维论”、以“妙悟”为特征的“诗歌构思思维论”、以“活法”为特征的“诗歌表达思维论”、以“活参”为特征的“诗歌欣赏思维论”、蕴涵政治关怀和道德自省的理性精神并赋予诗歌以理趣及表现幽微琐细题材的诗歌表现论、平淡而老成且尚雅的诗境论等。

在上述这些理论阐释和论述当中,我们可以切实感受到作者所进行的深入思考和细致分析,并且向读者充分、全面地展现了一幅幅宋诗理论风姿多彩的各样篇章。作者还细致梳理和辨析了宋代文人对诗的取材、构思、表达和欣赏等引入佛禅的“静观” 有邵雍的“忘情的静观”和程颢的“动态的静观” 、“禅悟” 有陈与义、戴复古等人对诗悟的描绘,还包括吕本中的顿悟说和叶梦得的渐悟说 、“活法” 有禅家紫柏和尚和江西诗派吕本中的说法,在宋诗中以奇特的诗歌意象、跳跃的章法结构、不拘常格的句式、独具的语言风貌、奇幻的修辞艺术等 、“活参” 即对诗歌文本的创造性阅读,更汲取佛禅的“熟参”和理学的“涵咏”功夫,还有“亲证”式的阅读欣赏方法 等各种理论而做的多个方面的思索。作者又特别强调指出了宋代文人将自己普遍具有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深切的忧患意识”、“浓郁的反躬自省意识”以政治关怀和道德自觉赋予诗歌表现之中,以至作为匕首、投枪,“直言进谏”,“指陈时弊”。再有,作者指出了宋代文人将“禅理”、“义理”以及今人所理解的哲理、道理融于诗作当中,成为宋代的特产,作者还将宋代的理趣诗划分出揭示自然界客观规律的、昭示社会人生之理的和表现佛禅的不同的类型,并引出多家论及宋诗的审美境界。作者对主张平淡诗歌审美境界的梅尧臣、苏舜钦、欧阳修、苏轼、黄庭坚的言论作了分析论述,并就宋人对陶渊明的极力推崇与崇尚平淡审美理想的关系作了说明。对宋诗诗境论中的“老成论”和“尚雅论”,作者同样作了细致的阐发。

诗就像一幅画,千万画卷中挥洒的笔墨,描绘出万象世界的千姿百态和形形色色。诗就像一条船,千万棚帆下承载的文化遗产,透露出汇聚于历史长河的文化底蕴和精神风貌。《理禅融会与宋诗研究》一书的研究,无疑将导引着我们去追忆、探寻和关注那些历史上的思想、历史上的人和诗。

《理禅融会与宋诗研究》张文利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