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由中组部、中宣部、中央党校、教育部、总政治部举办的首届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日前结业。来自各地各个领域的学员们在为期一个月的学习过程中感触颇多,本报摘取几位学员的体会刊
发,以飨读者。
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角度理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改与建设
南开大学 武东生
“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的一个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思想。
大学生的成长成才,需要学校的智育、体育、美育,当然也离不开德育。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意味着各方面素质的提高,因为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对其他素质的发展具有导向和决定性作用,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每一个人健康成长的基础,是学生朝着正确方向将自己铸造成才的精神支柱。高等学校开设思想政治教育类必修课程,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是完成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之一。从服务和服从于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理解思想政治理论课,将有助于我们牢固地树立起全面素质教育的理念,自觉地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和发展有机地融入到学校教育的整体,切实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自娱自乐”、游离于学校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布局之外的问题。
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理解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还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高对自己所从事工作的认识,全面而深入地理解“主渠道”的涵义。青年身处高校特殊的文化环境之中,又面对复杂的社会现实,在自觉不自觉地接受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影响,容易产生各种困惑,他们需要引导和帮助。通过教育和自我教育建立起一个思想和行为的理论基础、大体的纲领、一个人生观的信念体系,从而能够学会在复杂和急速变化的社会生活中处理种种艰难的价值问题。人们形象地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喻为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在这个“主渠道”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方法特别是当代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教给学生。而要保证“主渠道”的畅通高效,则应该转换视角,自觉地遵循教育规律,探索新形势下做好“沟通”工作的方式方法,努力找寻党的教育方针与学生实际需要的结合点,提高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增强教学实效性。同时要看到当代大学生与社会进步方向一致的主流,凭藉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个“主渠道”,着力发掘他们潜在素质。
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理解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还应该让我们的大学生都懂得,这个“主渠道”实际上是一个他们系统而深入地学习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的有效途径,一个真切地体认社会应有价值和观念的机会。教育的完美形态是自我教育。为保证思想政治教育朝气蓬勃、刚劲有力,课堂教学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我们必须深入研究大学生身心方面的特点,特别是当代大学生在思维方式、心理特点和接受规律上的特点,充分尊重他们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努力创造条件、激发和保护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和帮助学生提高在思想政治理论方面自我教育的水平,使他们掌握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提高分析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与思考
兰州大学 王学俭
为了适应新形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需要,中央从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中,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视程度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高度,它客观上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提出了历史性的研究课题和时代的要求。
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关键的问题是要重视马克思主义的学科建设。中央近期确定马克思主义为一级学科,是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最有新意的决定,为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奠定了学科生长和发展的依托,它既有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结合课程教学促进马克思主义学科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巩固,又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长远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学科支撑。
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首要的任务是要在教学内容中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当今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等领域出现了一系列新变化,我国经济社会的深刻变化也带来了一系列新问题。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必须要与时俱进,克服教材内容老化、陈旧,忽视实践中的马克思主义的问题。新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程改革方案突出强调,要紧紧把握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和正确的方向,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贴近时代、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紧密围绕大学生普遍关心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做好释疑解惑和教育引导作用,这对于充分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作用提出了新的努力方向。
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程体系和教材建设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核心。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和教材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必备前提,其中教材建设是关键。首先要处理好四门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程之间的关系,既要注意课程的衔接和逻辑关系,也要注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初中、高中思想品德课的衔接与内容不重复问题。二是要处理好理论体系与课程体系的关系,既要注意理论体系的科学性、逻辑性和完整性,又要注意课程内容的可理解性和学生的接受程度。三是要组织编写好课程的教学大纲和高质量的示范性教材。对于教材的编写要认真处理好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的关系,克服从概念到概念的弊端,提高教学的实际效果。
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的重点。首先要通过加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精品课程和重点课程的建设起到课程教学的示范作用;二是要大力推进基本教材、辅助教材和电子音像类教材在内的教材体系的系列化、立体化建设,通过建立教学资料库,实现资料共享,促进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同步进步和共同发展。三是把党的最新理论转化为教学内容要注意不同的针对性,对于大学生和研究生的转化内容和转化方式要有区别,对于课程的理论重点和难点要增强社会现实问题和难点问题的研究和介绍,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四是建议在理论课教学中执行教师挂牌上课制度,推广名师大班讲授和小班辅导,积极探索专题讲授、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形成课堂教学的竞争机制;五是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增加咨询服务,如设立心理、法律支援和保护,就业指导和综合素质构建等服务咨询,真正体现人文关怀和个性化服务。
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的基础。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确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必须解决的根本问题,培养德才兼备的大学生是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与接班人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其中负有重要的责任。为此,希望尽快制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准入资格的具体细则,严把进出口关,提高教师的光荣感与责任感。同时要建立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师队伍工作考评、学术研修和出外学习及学位提升制度,真正促进和形成一种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光荣的价值导向和政策体现。
学术积累与学术繁荣
吉林大学孙利天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和综合国力的增强,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和现代化建设进入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综合国力的提升为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和发展提供了更坚实的物质基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也要求哲学社会科学提供更有力的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党中央及时提出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指导意见,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和广阔空间。
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和发展,是党和政府以及全国人民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重托和期待,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文化标志,对此我们每一个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要有强烈的职业责任意识、献身精神和理想精神,以及清醒的、理性的学术态度和学术精神。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和发展必须有艰苦卓绝的劳动和漫长的工作积累。学术繁荣基于学术积累。
党中央提出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要求和号召,充分意识到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和发展的历史和现实的条件: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举世瞩目的历史成就,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取得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成果,都为创造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充分汲取和消化这些理论和实践成果仍需艰苦的努力和辛勤的工作,需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和学术群体扎实的学术积累和创造性的精神劳动。
首先,符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要求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吸取古今中外一切有益的理论成果,全面占有丰富的学术资源。充分吸取和消化五千年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因素是形成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哲学社会科学的历史前提;关注和汲取现代西方哲学和社会科学的最新动态和最新成果是保证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先进性、时代性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条件;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和发展的根本方向和根本保证。总之,只有充分占有和利用丰富的理论资源,才能真正繁荣和发展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
其次,要真正消化和吸取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成果,也需要长期艰苦的学术研究。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既是自觉的、理性的设计和创造,也是经验的、探索性的实践过程,把自发的、经验的实践活动升华,总结为理论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这需要哲学社会科学以本学科的视野、概念工具和思维方法穿透经验的表象,把实践经验理论化、概念化,形成理论原理或学说。这一艰苦的、创造性的理论工作,既需要逻辑的沉思和推理,也需要哲学社会科学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最后,形成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需要相对稳定的研究传统、学术传承和较长时期的学术积累。国内外一些著名的研究机构和学术流派往往通过几代人的连续工作才取得国际公认的重大研究成果,如哲学的维也那小组、法兰克福学派,经济学的芝加哥学派、史学的年鉴学派等。我国学术史上也十分重视学派的传承。我们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形成各具特色的学术群体和学术流派,在各自的研究纲领、风格和传统中长期积累,才能取得重大的研究成果。
建设高水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
清华大学艾四林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课堂,在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承担者,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起关键作用;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支重要的力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素质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但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数量不足,素质参差不齐,优秀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缺乏,都是不争的事实。这种状况的形成是多种原因长期积累的结果,也与人们的一些模糊认识和相关教师对自己的要求不高有关。其实,只有一支高水平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才能胜任其所承担的重大责任和神圣使命。一名高水平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首先要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科学的世界观,要对自身所教的理论“诚教之,笃信之,躬行之”;要能够有效的教育学生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树立正确的政治观点和价值观念。其次,要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在当前多样化的社会环境中,社会不断从理论层面上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出新的课题,学生的思想也日趋复杂多样,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些都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其他课程相比,有特殊的难度。因此相对于其他课程的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育思想与教学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另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还要有过硬的学术水平。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强大说服力来源于其内在的科学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从根本上必须依靠“以理服人”来实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也明显感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学术水平从根本上制约着教师的教学水平。
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队伍建设面临难得的机遇。党和国家、社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空前重视和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寄予的厚望,为其教师队伍的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注入了强大的动力。设立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了学科基础,也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和大批优秀人才、拔尖人才的脱颖而出搭建了广阔的平台。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研究与理论研究工程,并将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纲和教材的编写纳入这项工程,这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供了广阔的科学研究的舞台。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出台,也为调整充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创造了条件。每一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认清自己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不断提高理论素养,提高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成为合格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
加强管理机制建设提高科研质量
武汉大学朱志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经过了二十多年的恢复和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发表了大量的论文和研究报告,出版了大量的专著和译著,建成了一支30多万人的庞大研究和教学队伍。但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这个差距主要是质量上的差距。进一步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根本任务是提高质量。
目前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研究项目重复、时间短。中央和地方不断加大对哲学社会科学的投入,有力推动了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项目资助的来源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研究项目、省市社会科学基金、学校科研资助、民间科研资助等。由于各种项目渠道之间缺乏沟通和统筹,项目内容重复甚多,有些学者同一课题得到多种资助,因此同一批成果也成为多个课题的成果。一些重大的基础性研究,往往要求三、五年内,甚至二、三年内结题,项目承担者只好赶工期,质量不高。二、成果重复。项目重复是成果重复的原因之一,评价机制上的缺陷也是造成成果重复的一个原因。由于现行的评价标准以数量为主,一些学者和学术机构为了提职称、上博士点硕士点、争重点学科和研究基地,同一内容的论文、著作改头换面地多处发表和出版。三、论文和著作学术品位低。一些著作和论文,满篇空话、大话和口号;作者对国内外研究成果不甚了了;结构松散,甚至各节之间没有逻辑联系。一些论文和著作既无学理上的论证,也无有力的事实根据。四、一些论文和著作中还有较多的技术错误。涉及中国古代和外国的作品,这种情况尤其严重。一些译文存在着整段的句法错误。五、抄袭事件时有发生。
进一步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关键,是提高学术质量。质量是创新的生命。造成学术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哲学社会科学学术队伍的部分成员学术基础和研究能力不高、学风不端正、管理机制存在较多问题。解决这三个问题的关键,是改革和完善管理机制。
首先,要改革和完善人才培养体制,培养出一大批“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高级专门人才。今后的哲学社会科学专职教学和科研人才,基本上来源于博士学位获得者。目前博士生是按期限毕业而不是按水平毕业。博士生培养年限应适当延长,不论是在职还是脱产,符合要求的才能毕业。
第二,论文稿和著作稿的采用,都要实行严格的双盲评审制,评审权应在专家而非职业编辑。译文和译著应有两位以上的专家审读。质量不高的不能发表或出版,以杜绝“人情稿”和“名人稿”。
第三,改革和完善现行的评估体系。评职称,评博士点,评研究基地、重点学科,都应以所发表成果的质量为主,而不应以数量或刊物的“级别”为准,杜绝“学术公关”或“公关学术”,建立公正的学术评估程序,尽最大可能消除评估过程中的“人情化”因素。
第四,建立学术批评制度。周期性地对为期几年的学术作品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评估,对学术次品进行公开批评。对弄虚作假、违背学术道德和学术制度的人,给予处罚。
没有高质量,就没有高水平的、真正的创新。把好质量关,关键在制度、体制和运行机制。
用创新精神教书育人
中国人民大学张雷声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如何在教学实践中用创新精神开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新境界,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新体系,如何用创新精神来研究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面对且亟待解决的问题。我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用创新精神教书育人,首先自己必须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这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研究中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前提,是对理论与实际结合进行思考的动力,是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必须体现在确立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内在协调统一的价值观上。教师要根据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生活实际,在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基础上,充分尊重大学生个人的需要,将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内在协调统一起来,才能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真正表现为既是教育者按照社会要求积极组织实施教育的过程,也是受教育者根据自身的需求通过自己积极参与教学的活动、能动地接受教育和进行自我教育的过程。这样,才能从政治上思想上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同时,也培养了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用创新精神教书育人,必须体现在理论创新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俱进的品质,是通过其科学性与实践性相统一、开放性的特点反映出来的。科学性与实践性的统一,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不能简单地套用到现实中去,这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用世界的眼光、现实的眼光进行理论创新,使马克思主义理论真正融入今天的世界,走进大学生的视野,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开放性的特点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在其发展的任何阶段,都能不断吸收同时代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发展中有价值的科学成果,也说明了马克思主义总是从发展着的世界中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阐发新的理论,马克思主义永远关注和研究新时代提出的最迫切需要解决和回答的重大课题。今天,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社会历史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对社会经济问题的研究也必然要符合时代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只有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融入其中,才能使马克思主义理论面向新时代、面对新实际。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用创新精神教书育人,还必须体现在创新式教育教学上。创新式教育教学的关键,在于“教”。“教”,应该从单一的课堂教学转向复合式教学,即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录相、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配合课堂教学,从“满堂灌”教学转向双向交流的启发式教学,即紧密结合改革开放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和大学生思想认识上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组织讨论,在讨论中启发大学生的思维。“教”的目的在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引起大学生的思考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选择教学方法的准则。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归根到底也在对人才培养不断提出变化着的新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不仅是能“适应”科学技术发展要求的人才,更需要能不断“进取”、“开拓”的人才;不仅是能够对知识进行“应用”的人才,更需要能有所“创新”的人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质上就是对大学生进行“科学教育”,特别是进行“科学创造的教育”。只有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放到“科学教育”层次上,放到“科学创造的教育”层次上,在这一层次上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的大学生也才能成为全面发展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