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臧克家与“三友诗派”

2005-03-31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图为刘征(左)、臧克家(中)、程光锐

臧克家大师离我们而去,转眼已有一年了。然而,他留下的那一团诗的生命之火,引导和光大着作为民族文化瑰宝的中华诗词。

就是这位老人,早在上世

纪50年代,第一个站出来,力排文学界封杀旧体诗的舆论众议,公开申明:“我是一个两面派,新诗旧诗我都爱”的诗歌主张。他以新诗泰斗的身份,一以贯之地为彻底改变旧体诗不公正的命运奔走呼号、建立阵地、组织力量、准备人才,为即将到来的诗词文化复兴的春天默默耕耘。

就是这位老人,在筹划《诗刊》“创刊号”时,作出争取发表毛主席诗词的一个高瞻远瞩的决策。编辑部给毛主席的约稿信,经臧克家毛笔直行抄正后,由臧克家、徐迟、严辰、田间、沙鸥、吕剑六位诗人 编委 签名发出。毛泽东给臧克家等人的回信,同意诗词发表。1957年1月25日出版的《诗刊》创刊号,发表了毛泽东来信手迹,并以头栏位置,推出了《毛主席诗词18首》。

作为诗界泰斗,臧老时刻关心着新问世的《中华诗词》的成长和发展,倾心培育帮助诗词作者。老诗人更身体力行,与同道诗友唱和交流,形成了一个以他为盟主,程光锐、刘征两位著名诗人为成员的“三友诗派”,为中国诗词界和中华文化史留下了一笔宝贵财富。

这个诗派萌生于十年浩劫终结后的上世纪70年代末,到1980年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程光锐、刘征、臧克家三家合集的《友声集》,标志着一个和人民同心、与时代同步、用自己的声音、为人民歌唱的全新的旧体诗流派的正式问世。臧、程、刘之所以成为“三友”,进而形成一个诗词的流派,也恰恰是因为他们都是新诗人兼擅旧体诗创作,艺术风格相似。彼此倾慕对方的诗艺,迫切需要交流而走到一起的。请看臧克家老人留下的“三友”诗词活动的记录 “读大作,眼明心快,眉飞色舞。艺术感人伟力如此。你的词,不论意境与表现力,均使人深佩,足见修养深,功力到。……”(《致刘征》1977年元月11日)。

“光锐、刘征同志与我相交数十年,情谊深厚,都以新诗问世,而热爱古典诗歌,并尝试习作,诗作之优劣固不在于形式之新旧也。……光锐、刘征同志,写作勤奋,每有新章,彼此先睹,斟酌字句,吟诵以为常。每得佳作或佳句,兴致冲冲,如同己出,情感交流,其乐无穷。……”(《友声集・前言五百字》)。

从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作为现当代诗歌泰斗的臧克家老人热诚、谦虚、海纳百川的胸怀,“‘三友’之情,高于一切”的诗谊;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三友”诗派是一个真正的由三个诗友、为一个崇高的诗歌追求、而集合到一起的真正的诗歌艺术流派。他们是新诗界早已有了定评的大师和名家,对旧体诗词有着共同的理论主张,这就是臧克家老人反复强调的旧体诗“三新”,即思想新、感情新、语言新。“无此‘三新’,难乎称为社会主义时代的旧体诗。固守陈规,不能新变,何以‘代雄’?如果旧体诗与时代脱节,与人民生活无涉,只能聊备一格而已。”(《臧克家旧体诗稿・跋》)

三位诗人有着相似的创作风格,那便是激情洋溢、格调高昂、想象丰富、意境高远、韵味隽永、语言清新、大气磅礴的新时代的豪放派。他们的创作个性,又同中有异。

这个流派中的三位诗人,都具有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文艺观,他们懂得人文历史的来龙去脉中的精华所在,因此他们才是中华民族诗词文化最有代表性的真正传承者,也是这个传统在新时代的发扬光大者。值得注意的是,他们的文化视野,比起那些把吟诗填词指向唐诗、宋词“原汁原味”、“古色古香”的模仿者,要宽广得多。他们是杜甫“转益多师”的实践者。他们既师古,也师今,还兼及师洋,那目的便是集古今中外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之大成,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成风格独具的一家之言。从“三友”的诗风看出,这个流派不但是古典诗歌,也是以鲁迅、郭沫若、郁达夫、茅盾、田汉、老舍为代表的现代作家诗词传统,以及以毛泽东、陈毅、朱德、叶剑英为代表的革命诗词传统在当代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扬光大。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