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目前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类新药仅占批准新药总数的2.6%,仿制品种达95%以上。专利药自主创新成了我国医药行业的最大挑战。自主创新的根本在哪里?作为我国高校理科基地中唯一的基础药学点,中国药科大学基础药学理科基地的回答是:在于教育,功夫在研究型人才的培养。
人才战略:改
变“拿来主义”的仿制现状
“一般来说,一种专利药从寻找、获得、到临床实验,需要花费10亿美元和10年的时间,而我们采取仿制方式可以节约大量的资金和时间,正是这种‘拿来主义’的仿制体系使我们缺乏创新的动力和压力。”中国药科大学党委副书记张福珍道出了我国制药领域的“先天不足”。
但是加入WTO以后,我国的医药知识产权保护开始和世界接轨。按照国际惯例,在专利期内仿制某种新药,一旦被认定侵权至少要赔偿500万―600万美元,这是国内的一般制药企业无法承受的,长期依赖仿制的中国药品受到极大的冲击和挑战。
中国药科大学的基础药学基地就是为了培养药学基础研究的人才而“量身定做”的。目前,中国药科大学已经成功研制了7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类新药,其基础药学理科基地自1996年成立以来培养的学生所从事的研究工作涵盖了药学领域的多个方向,为改变我国制药的“拿来主义”的仿制体系输入了新的血液。
培养基础型人才:药学创新的根基
在以药学为支撑的医药行业炙手可热的今天,基础药学的研究本应得到更多的关注和重视。但在事实上,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越来越多的医药人才从基础的研发领域转向了生产和经营领域。相比而言,中国药科大学的基础药学基地致力于基础药学的研究型人才的培养就更显得举足轻重了。
据中国药科大学校长吴晓明介绍,基础药学基地在建设伊始,就明确了面向基础学科、面向本科生的培养宗旨。在管理体制上,基地采取滚动分流的人才选择机制,有力地保障了基地的“精英教育”。在实验体系上,基地已经投入1000万元用于建设实验室,构建了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目标的多元化药学实践体系。在教学上,基地班直接由学校教务处管辖,担任教学工作的教师都是从各个院系中挑选出的学识渊博和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其中71%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或是在读博士。在课程设置上,有70%的专业主干课由教授主讲,95%的实验课采用双语教学。这些在一般的本科生教育中都不多见。
研究型人才反哺基础药学
精心培养的人才最终不去搞研究,这是我国目前医药行业缺乏自主创新动力的一个重要原因。那么,基础药学理科基地培养的人才最终流向何处?据刚从该基地毕业的姜希凌同学介绍,基地班毕业的学生中有超过2/3的人从事与科研及教学相关的工作,其中继续读研深造的比例达75%,还有不少学生在国外知名大学读博士。
“我国医药行业最缺的是什么?是人才,尤其是研究型人才。只有培养出高素质的研究型人才致力于基础药学的研究和开发,才能改变我国目前医药行业的尴尬现状,才能让药品行业逐步从仿制到仿创结合,最后达到完全自主创新。”中国药科大学党委书记胡金波指出了我国医药行业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