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省级党校学科建设探析

2005-04-0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林述舜 我有话说

省级党校要不要抓学科建设,如何抓学科建设?从福建省委党校这几年的实践和取得的成效来看,省级党校不仅有加强学科建设的必要,而且还具有一定的优势。

党校学科建设的地位

学科建设是党校教育的一项基本建设。党校的地位、作用和任务决定了它必须抓好学科建设。

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推进理论创新,是党校的一项重要任务。完成好这项任务,必须加强学科建设。党校是学习、研究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阵地,在研究共产党执政规律、加强我们党的执政理论建设方面发挥主力军作用。省级党校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特别是执政理论研究方面,有着自身的优势和长处。与马克思主义研究相关的一些学科在党校有较为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学术积累。这些学科构成了党校的传统学科和优势学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弘扬学科优势,着力研究和回答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就必须加强学科建设。通过加强学科建设,夯实学科基础,拓展研究方向,整合学科队伍,注入新的活力,党校就能在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中,推进理论创新中发挥更大作用。

大规模培训中高级领导干部,更好地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服务,必须加强学科建设。党校是轮训和培训党员领导干部,培养党的理论队伍的重要阵地,在教育培训我们党的高中级执政骨干、不断提高他们的执政能力方面发挥主渠道作用。为适应党校干训工作培训学员数量逐年增多,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培训对象学历层次较高,培养目标从素质培训向素质和能力相结合的培训转变之需要,我们深切感到必须从加强学科建设入手。如果没有坚实的学科基础,不掌握有关学科研究的前沿成果,就无法提高教学、科研的质量和层次,就无法满足高层次人才的培养需求。

为省委、省政府决策服好务,必须加强学科建设。省级党校作为同级党委的工作部门,承担着为省委、省政府决策服务的重要职责。完成好这一重大战略,必须具有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学科支持。面对福建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福建省委党校作为当地社会科学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科研基地,理应要有新作为,应当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充分发挥党校在社会科学研究方面的学科优势,施展长期积累的办学潜力,为培养高层次的社会科学专业人才,为拓展“两岸三地”的文化学术交流,为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提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为海峡两岸经济区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党校学科建设的总体目标和构想

加强学科建设,规划是前提。中共中央《关于面向21世纪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的决定》下发后,福建省委党校即研究制定了《“十五”学科建设规划》。其总体目标是:根据中央《决定》精神,结合学校实际,确立重点学科、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逐步使之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形成学科结构合理、研究方向明确、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学科体系,形成具有较高水平的、年龄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

根据党校工作的性质和任务,福建省委党校学科建设着眼于以下三类:一是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学科,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中共党史、党的学说和党的建设等;二是新时期党政领导干部必备知识的相关学科,主要有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现代科技、民族学、宗教学、伦理学、文学历史,以及以“五个当代”为主要内容的相关学科;三是有关重大现实问题和战略问题的研究课题。按照上述学科建设的分类,规范学科设置,理顺关系,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科学的学科体系。主要有哲学系列、经济学系列、科学社会主义系列、中共党史系列等。

加强学科建设的主要措施

几年来,福建省委党校按照学科建设的规划要求,着力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大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的力度。学校按照“提高素质、改善结构、稳定骨干、培养后俊”的总体思路,努力建设一支“学习型、研究型、服务型、创新型”的干部队伍。在培养人才方面,启动重点培养对象重点扶持工程,培养学科带头人,切实抓好导师制,积极支持和鼓励中青年教师进修深造、攻读博士或硕士学位。在引进人才方面,加大力度,引进有利于加强学校学科建设的急需人才和学术带头人。同时,学校及时推出分配制度改革,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

二是开展学科分析,对学校原有的学科按照方向、队伍、成果相一致的原则进行规范整合。根据国务院学位办1997年公布的学科、专业设置目录以及每个专业至少确定两个方向的要求,福建省委党校在注重学科规范的基础上,对每个学科逐一开展学科分析,对每个教师进行学科定位,确立相对稳定的重点发展的学科方向,逐步完善人员和学科的合理配置,做到学科定位落实到人。近5年来,学校每年都利用暑假时间组织教研骨干,总结分析当年学科建设的成效和差距,制定来年的改进和加强措施,取得良好的效果。学校在开展校内学科分析的同时,还主动加强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国内重点高校的联系,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目前,学校已确定中共党史(含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社会学、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行政管理等五个学科共13个方向为申报硕士学位授予点。

三是深化教学与科研改革,促进教学科研一体化。几年来,福建省委党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科研为基础的方针,形成教学科研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机制。根据学科建设发展的需要确定科研课题,实行课题带动科研战略,坚持突出重点,突出特色,突出调研,强化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深层次问题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研究。同时,把教学中遇到的难点问题,择要立项研究。加大高层次科研成果的奖励力度,设立出版基金,资助各重点学科科研成果的出版。由于建立和逐步健全激励机制,学校近几年承担的国家级省级课题明显增加,2004年共获得国家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基金课题3项;各类省级课题55项;出版专著29部,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文章200多篇。

四是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实现教研手段现代化。几年来,福建省委党校每年增拨学科建设经费,设立专项基金,用于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学科带头人,奖励重大的教学科研成果,举办全国性学术活动。先后与中国社会学学会等单位联合主办了“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共党史研究的新进展”、“邓小平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科学社会主义”等全国性学术研讨会。与此同时,努力推进教研手段现代化建设,实施多媒体教学,与中央党校和市、县党校合作,开展远程教育,开通校园网,建立电教室、语音室,推广多媒体教学,有力地推动了学校学科建设的发展。

推进学科建设中需处理好的若干关系

一是处理好学科建设与培训、轮训的关系。省级党校要完成省委交办的大规模培训干部的任务,必须根据干部培训的实际需求,合理安排有关教学专题和设置相应课程。但课程开设不等于学科建设。党校课程具有政治性、时效性、专题性、多变性的特点,而学科建设则强调学术性、长期性、系统性、稳定性的特点。为此,必须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以科研成果促进课堂教学内容的更新与深化,同时,注重将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相关学科科研的内容,既体现党校办学特色,又促进学科发展,做到教学出题目,科研出成果,成果进课堂。

二是处理好学科建设与学历教育的关系。省级党校除承担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任务外,还承担着部分学历教育任务。学历教育注重专业知识的系统性和理论性。学历教育是学科建设的重要载体。从1984年党校教育正规化至今,福建省委党校先后开设了6个专业、学制两年的全日制大专起点本科班。通过严格办学标准,规范课程设置,抓好教学管理等环节,学校培养的学员具有较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扎实的专业功底和较强的实践能力。

三是处理好学科建设与教材建设的关系。省级党校的教材编写和高校教材编写要求有所不同。党校教材的编写要反映培训对象的需求,既要有较高的理论学术水平,又要体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联系本省的省情和特点。几年来,福建省委党校不断推进适用性的教材建设,组织教研人员编写、出版理论专著和各类教材,既适应了本省干部教育培训的需要,又为相关学科建设提供了一批成果。(作者系福建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