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从实际情况来看,思想政治理论课较为普遍地存在吸引力不强的问题。如何切实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是一个重大的课题。
坚持以人为本是增强实效性的前提。思想政治理论课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以学生为本,这就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无论是设计、实施教学,把握学生思想实际,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还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学目标的实现,都有赖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取决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教师要不断提高理论素养。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教师承担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使命。教师对待马克思主义只有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才能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创造性地从事教学。教师要不断提高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科学性与政治性的统一。教师应精通自己的专业,形成广博的知识结构,努力使教学反映相关学科的学术前沿和进展,力求从研究的层面上,讲授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科学性。教师要更新教育思想和观念,拓宽教学的新视野,开辟教学的新思路,不断进行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努力把思想性、理论性和知识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说服力。教师要不断提高师德水平,努力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教师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人格魅力直接影响到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养成。教师以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的敬业精神、较高的学识水平和良好的师德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自然得到学生的敬重,从而引起品格心理的共鸣。教师做到为人师表,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以至达到“敬而受教”的境地。
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目前存在教学内容滞后于社会的急剧发展、脱离学生思想实际的问题,这是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不高的基本原因之一。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只有找准和学生思想实际、成长成才要求、全面素质提高的最佳结合点,才能使教学有的放矢,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学有所思、思有所悟、悟有所得。为此,一是要切实改革教学内容。要坚持和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紧密结合国际局势和时代发展要求,紧密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际,紧密结合大学生思想实际,不断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供给”和学生“需求”之间的矛盾。要努力回答在社会急剧变革进程中学生所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和深层次问题,既不丢“老祖宗”,又要说实话、说新话。二是要完善课程体系。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目标的要求和学生思想实际、学科体系和课程结构的科学性要求、学生接受特点、接受心理和接受规律,以学生成长成才需要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为主体,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构建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相对稳定的课程体系。
长期以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大多沿袭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重教有余,重学不足,灌输有余,启发不足,导致学生在教学中参与程度较低,削弱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制约和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因此,要根据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发展和教育的规律,积极推进教学方法的大胆创新,从学生实际出发,不断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新招、实招。一是要不断拓展有效的教学方法。坚持以人为本在教学方法上的根本要求就是把单向“注入式”教学引向师生双向交流的“互动式”教学,倡导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等教学方式。针对不同类型、不同阶段大学生的特点以及不同的课程,可采取课堂讲授、课堂讨论、专题讲座、专题演讲、辩论、教学实践等方法。二是要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积极推进多媒体教学,建立教学互动网站,把课堂延伸到网上,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更加灵活、有效和充满吸引力。三是要改革考查考试方法。重点考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接受和运用的情况,尤其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采用口试、论文答辩、写读书心得和调研报告等方法。
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不懈花大力气、下大功夫的工作,因此,必须建立有效的体制和机制作为其有力保障。高校要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观念,切实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的领导,确保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地位;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重点学科、重点课程来建设,协调有关职能部门,统一认识,形成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强大合力,加大经费投入,不断改善条件,优化手段,切实改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科研、生活条件,调动他们的内在积极性,使他们“安其位、谋其政、敬其业”;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作为对高校办学质量和水平评估考核的重要指标,纳入高校党的建设和教育教学评估体系。(作者系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