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博物馆坐落于武汉市东湖之滨,新建后的博物馆建筑面积近万平方米,陈列展示面积五千余平方米,是武汉市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全国高校最大的地质博物馆。该馆是一所以地球形成与演化、生命起源与进
走进半球形的博物馆,每个人都好像走进了地球的昨天,见证了生命的沧海桑田。其中面积达100平方米的“远古生命足迹”化石幕墙,正向参观者倾诉着2亿多年前,远古爬行动物生活的足迹;生命的起源与进化展厅里,运用计算机模拟成像等高新技术,栩栩如生再现了生命发展的历程,还有3亿5千万年前的巨大蜻蜓、身长10多米的马门溪龙、北京猿人头骨……“真是让人浮想联翩,仿佛回到了远古。”江夏区流芳高中学生刘红云激动地说。“嗷……”一声巨响引来参观者一阵惊呼,只见几只恐龙站在草地上摇头摆尾,几个恐龙蛋内的小生命正要破壳而出。这样的电动模型让观众惊叹不已。
在生命起源与进化展厅里,许多学生在一块电子牌前停下了脚步。“这是一块演示地球进化的时间表。”博物馆馆长徐世球教授名副其实地客串了一回导游,“如果把地球的全部历史看做是一天,那么零点地球诞生,4点生命出现,而我们人类的诞生是11点57分49秒,人类的一生在地球的生命中只有1/600秒,想想我们的生命多么短暂,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好好的珍惜生命?”徐馆长的话让许多参观者陷入了沉思。
在人与生物圈展厅,几乎所有的参观者都被“日益脆弱的生态资源”介绍所震撼。应城市二中张勤同学说,看到这样真实的图片,第一次有一种生态破坏就在身边的感觉。他告诉记者:“回校后我要向所有的同学宣传环保,从自己做起,去影响周围的家人和同学。”
“我们的头上是距离地球1900万光年的星系图”,在地球的奥秘展厅,就好像站在地球上眺望宇宙。展厅中央一颗凭空悬浮的地球模型引起了所有人的关注,徐馆长介绍,这是一颗磁悬浮地球,在磁力的作用下凌空浮动,“这种模拟地球本身的运动轨迹,进行斜轴转动,直径达1.5米的模型,全世界目前只有这一个。”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张景高说:“只有让人们认识地球,了解国家,了解自然,体会到中国自然资源的匮乏,才能激发人们的责任感与爱国、环保的意识。”
据了解,中国地质大学博物馆的前身是北京地质学院博物馆,1982年在武汉重建。2003年受邵逸夫基金资助,新建成的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现已开辟了地球奥秘、生命起源与进化、矿物岩石、宝玉石、矿产资源五个展厅,收藏各类地质标本3万余件,其中自然界罕见的珍品近2千件。从建设规模和现代科学水平等方面来说,在全国地质类博物馆界仅次于中国地质博物馆,也是目前中南五省最大的自然科学类博物馆,是广大青少年认识地球、了解自然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