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翠微小学积极动员社会和家长力量,在地方党委和政府的支持下,迈出规模办学的新步伐,走出了一条阻力较小的改革路线,为学校发展缓解了压力,增添了动力,开辟了比较光明的前景。
教育公正,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公众对优质教育
学校合并,是近几年我国教育界比较时髦的事情,小学、中学、大学的合并之风骤起。一切学校合并,初衷都是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给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教育资源,都是为了帮助学校组织的各个成员获得更好的发展。现实中,有不少合并成功的范例,但也有更多合并失败的例证。学校合并,是教育结构的调整和教育资源的重组,必然经历发展的“阵痛”。如何在“阵痛”中实现更大的发展,是新合并学校面临的考验。
翠微小学规模办学成功的秘诀在哪里
翠微小学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社会提供优质的教育”为办学目标,10年磨一剑,在规模办学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第一,以教师资源的重组与优化作为规模办学的龙头。合并之前,原翠微小学是这一带名声条件较好的学校,而另两所学校则存在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田志刚校长积极贯彻“以人为本”理念,打乱三校原有建制,进行教育资源重组。翠微小学领导此举的最大价值是打破旧有格局,而最大意义在于体现了对教师的信任与尊重,从而以学校的改革发展为自己安身立命的根本,从而焕发出生命活力,焕发出青春的朝气,同学校一起开创光明的未来。
第二,积极推进教学研究与改革,形成新的学校文化。翠微小学的办法就是不断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不断给学校、教师提出更富挑战性的奋斗目标,在改革的实践中锻造新的校园文化。有12个专职外籍教师、51个教学班、1900名学生参加的“外籍英语实验”项目已经成为学校的教学特色;陆续进行了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教学整合研究、探究学习与创新教育研究、学生早期学习分化及对策研究等课题研究。这种教学改革与实验,实现了校园文化的创新发展,实现了学校干部、教师、学生队伍的同步提升。
第三,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学质量为先。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学生发展状况是社会、家长最关注的问题。据翠微小学副校长郑云宏同志介绍,学校十分重视传统的读、写、算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十分关心新时代学生所需的新知识和新能力,使计算机、网络、外语与科学等成为学生多样发展最有活力的因素;十分爱护学生的身心健康,努力培养高品质的人。当你接触到翠微小学学生自己倡议的废品收集机制时,当你与翠微小学学生交谈中感受到他们的友善、自信与求知若渴的精神时,“教学质量”、“学生品格”就不再只是一张试卷,一个数字,而是立体的、生动的、变化中的生命,是一个个活泼可爱的人。
第四,主动接纳家长和社会,大力开发“外脑”。这种主动接纳社会,接纳家长,主动邀请各方力量与自己一起办学、探究教育教学难点的做法,构建出了学校的另一个“大脑”,使学校管理充满了智慧,使校园里洋溢着乐观向上的气氛,学校也逐渐成为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社会满意的学校。
通过规模办学和资源重组,真正实现整体优化
翠微小学同全国各地其他中小学校一样,也有许多困难,面临许多冲突,难以完全满足社会的不同要求。在学校合成、各种矛盾冲突酝酿的时候;在社会上各种思潮主张纷至沓来、教育界内外都感到茫然和困惑的时候。1994年,他们在田志刚校长的带领下,积极动员社会和家长,在争取到政府、社区与家庭的支持下,迈出规模办学的新步伐。
进行教育资源重组,打破原来的学校教育格局,通过结构调整和改革,来实现新的更高的发展,达到新的教育平衡。这种合并,应实现“1 1>2”的效应,达到整体优化的目的。怎么判断合并是否成功?我国著名教育家、全国政协委员、原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文?研究员认为,“标准有两条:第一,看合并起来的新学校能不能形成新的校园文化,形成强于过去成员校的校园文化,真正发挥‘1 1>2’的系统效应;第二,看合并起来的新学校能不能被社会认可,能不能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教育,提供超过过去成员校提供的教育”。新翠微小学是1994年在北京海淀区三个小学基础上组建起来的学校,是海淀区第一所进行规模办学实验的学校。翠微小学的合并是否成功?文?研究员认为,“北京翠微小学的十年历程,不愧为学校合并成功的典型”。证据之一,就是学校教学研究与改革所取得的大量优秀成果,不但有反映学生成长经历的自编教材,也有反映教师发展历程的论文与教学案例,更有不断改善的办学条件和师资条件。证据之二,就是翠微小学近年来越来越火的招生,越来越出色、越多姿多彩的学生,越传越远的社会声誉。这些不能随时拿出来展示却又客观存在的办学成果,向我们实实在在证明了翠微小学规模办学的成功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