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从一位农民的话想到的

2005-04-0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曹建文 我有话说
“你说我们农村孩子上学还有啥用?花好几万元钱,不照样回来种地吗?不如在家养一栏猪,一年到头还能卖个千儿八百块钱花!”这是新华社播发的一位东北农民接受“普九”调查时说的一番话。这位农民的话语虽然朴实,但背后所隐藏的无奈和困惑启人深思。

近些年来,在高等教育大发展的过程中,农民子弟接受高等教育

的比重却在下降,城乡教育机会出现一定的失衡局面。特别是随着大学毕业生逐年增加,大量农村生源学生毕业后就业困难,家庭付出的巨额教育投资得不到合理的回报和补偿,这使一部分农民对子女的教育投入产生迷茫和困惑。据东北师大农村教育研究所对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南、山东、湖北6省14市17所农村初中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农村适龄儿童存在大量辍学的现象。反映在广大农民的教育观念层面,就是新“读书无用论”正在滋生。

这一现象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今年召开的“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特别是教育界的代表委员就对此感到担忧。全国人大代表程苏认为,由于诸多现实社会因素的影响,目前在许多农民的头脑里确实存在着“读书无用”的观念,甚至有一些农户家里不困难也不愿让孩子上学。全国政协委员张承芬则表示,由于农村教育质量不高,教学内容与农村现代化建设关联不大。因而,许多农民认为,供孩子上学也不一定能考上大学,考不上还不如早点挣钱。即使考上,不仅学费是个负担,就业也是个困难,这些原因导致“读书无用论”在农村开始抬头。这一情况值得引起高度重视。

事实上,农民对于知识的重要性并非没有认识,在农村,“知识改变命运”的观念也早已深入人心。只是将教育投资转变为人力资本的增值,是一种无形资产的累积过程,虽然是受用终身,却难以化为有形。而越是家庭贫困的农民,越是希望对孩子的投入能够立竿见影。但现实是,读书所需的大额费用对于广大农民特别是经济困难的农民来说,仍然是难以承受之重。当读书不能带来眼前困境的改变和收获预期的合理回报时,家长和学生陷入了“两难”,“读书无用论”也由此找到了滋生的土壤。

要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除了努力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营造更佳的创业环境、充分体现知识的价值外,当前最现实、最紧迫的任务则是,各相关职能管理部门要切实有效地落实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两免一补”政策,大力减轻农民负担,尽量满足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体接受义务教育的基本需求,大幅度降低农民投资教育的成本和风险,真正形成让农村孩子既想读书又读得起书的良好社会环境,从而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打下扎实的基础。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