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如见其人 如临其境

2005-04-0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赵光 我有话说

有年头没听广播剧了。前些日子有幸洗耳恭听了广播剧《水龙谣》,备感温馨。没想到剧中的几张好嘴,把故事讲得那么动听,用《马大帅》里范德彪的话说,就是“咣咣”的。

短小精悍是广播剧的特点。要想在螺蛳壳里做道场,就得制造些戏剧冲突。《水龙谣》设计了两场戏。一个是人与火,一个为人与人。人与火的冲突,焦

点在于光绪年间的老水龙救不了21世纪的新火灾。姚公渡村救火队水龙会用老祖宗留下的老设备救火,人火相斗,以房倒屋塌、珍珠工艺品多数报废、水龙会老会长阿三胳膊摔断而告终。走麦城一事,让姚公渡人意识到必须更新设备。如果说,这一矛盾在大伙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共同努力下顺利化解的话,那么,人与人的冲突则显得激烈得多,焦点在于水龙会的接班人上。老子阿三实行的是“世袭制”,强迫儿子大龙子承父业;儿子非要搞“选举制”,不愿走老子的老路,一门心思想的是发家致富。父与子的较量,凸现了两代人价值观的碰撞。父亲当众用茶杯怒砸大龙,成为《水龙谣》的高潮。这一砸,砸碎了儿子的私心杂念,砸掉了儿子的患得患失,砸醒了儿子的曾经发过的铮铮誓言。转变后的大龙,换了个人似的,立马大刀阔斧地实施改革,大胆创新,全身心投入到实现水龙会现代化建设中去了。这一戏剧冲突寓意深刻,象征性极强 阿三传给大龙的不仅是老祖宗留下的一堆破铜烂铁,更是一种“水来进,火里出,生来就是个金刚种,刀山火海向前冲”的精、气、神,一种赴汤蹈火、保民平安、不计报酬、无私奉献的品质,即便是鸟枪换炮、老水龙换成了消防快艇,姚公渡人的水龙精神不能扔。从这个意义上讲,《水龙谣》实现了优良传统与时代精神的和谐统一、戏剧冲突与主题思想的水乳交融。

俗话说,好戏在后头。随着接班人问题的搞定,阿三与五婶、大龙与小凤的个人问题也迎刃而解,爱情之花竞相开放,真可谓革命生产两不误,事业爱情双丰收。如此,剧情营造得跌宕起伏而又柔情似水,节奏把握得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显得既抓人,又动人。让我们感动的是,所有这些,都是由声音完成的。我们既惊讶于《水龙谣》声音的魅力,也惊叹于《水龙谣》语言的张力,正是由于这样的魅力与张力,使得我们的想象插上了翅膀,听觉激活了视觉。因而,在《水龙谣》“说得精彩”和“精彩地说”的情境中,不仅能真切地“听到”了主人公内心世界的喜怒哀乐,“听出”了那姚公渡口的鹅鸭戏水、?乃桨声,“听见”了浙中水乡集贸市场的热闹景象,还分明“看到”了那侠肝义胆、恪守传统的平民英雄父亲的形象活灵活现地站起来了,“看到”了焕然一新、昂扬奋发、活力四射的出水蛟龙大龙的形象栩栩如生地立起来了,“看到”了善解人意的五婶、泼辣爽快的小凤、悔过自新的水生的形象呼之欲出了。

作为听觉的艺术,一切都要靠“说”来表现,做到这一点,难;而要“说”得有滋有味,有鼻子有眼,难上加难。难能可贵的是,《水龙谣》借助语言、音乐、音响的有机组合,通过对白、独白、解说的合理搭配,巧妙地用声音构成了场景,用声音塑造了人物,用声音征服了听众,让我们能够闻其声如见其人,听其音如临其境,通过耳朵获得了一次久违了的、别具风味的艺术享受。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