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无疑是一次机遇难得的高水准舞蹈创作和理论研讨会。30位正式代表(40余位列席代表)
尽管每位代表的发言时间仅为15分钟,但这些来自创作一线和理论前沿的编导家理论家还是掀起了一次次讨论的热潮,他们的成功经验和迷惘困惑,使得整个会议探讨了一个个话题,波澜起伏、充满活力。大家普遍认为,当今舞蹈界人才济济、势头强劲、作品迭出,但也存在着“言之无物、行之不远”,观赏性、艺术性、思想性不能很好统一,无法赢得观众、争得市场,以及舞蹈创作与“三贴近”原则还有距离等问题。会议涉及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其一,舞蹈团体、舞蹈创作的生存现状,以及如何面对市场的问题。以陈维亚、丁伟、赵明、马家钦、陈惠芬等为代表的一线编导家,从创作出发,倾诉了他们在市场压力、社会责任、生存方式、大众期待面前的苦衷、困惑、顾虑和感受,希望能得到更多的宽容和理解,并表示继续担负起这一代人的责任,决不随波逐流;肖苏华教授特别就“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观赏性、艺术性、思想性如何统一”的问题进行了的阐述;上海城市舞蹈公司副董事长孙明章以一个经营人士的视角指明舞蹈界应该在市场中找准定位、吸引并留住观众,并提出赞助、营销的七项建设性意见。
其二,艺术工作者的良知与社会责任感。老一辈舞蹈艺术家贾作光老师率先表示“要以舞育人,舞蹈应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丁伟认为应该严肃对待民族传统而不要转基因的创作;黄蕾关于“大师不会被时代所左右”,“真诚朴素地贴近观众”的陈辞,得到了与会代表的广泛认同;舒巧和刘敏就舞蹈创作的精品意识进行了强调;茅蕙的“舞蹈要不要追求深刻”的话题,表现出舞蹈理论工作者对编导的殷殷期望。
其三,舞蹈创作观念问题。舞蹈理论家于平就目前舞蹈创作中出现的倾向进行了梳理,指出舞蹈创作不应总是在天空自由地飘浮,而应回到坚实的大地上来,回到大众生活中来,寻找滋养、贴近生活;贾作光、丁伟等呼吁:民族舞蹈创作要保持“万变不离其宗”的严谨创作态度。编导张继钢强调:“一个优秀的作品一定是内容与形式高度吻合的”,并提出“要在圈子里面做事,在圈子外面思考”的面向观众的观点。
其四,舞蹈理论与实践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吕艺生直言不讳地提出舞蹈理论与实践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进而提出,正确而高尚的思想,是双方沟通的起点与终点。舞蹈理论家冯双白就理论与创作、理论界自身与创作界自身出现的错位现象进行了准确的剖析并结合大量的实证,指明各方在交流与沟通上应该首先恪守“同一”原则,倡导换位思考。其五,来自理论阵营的更为广泛的声音。参加研讨会的罗斌、江东、蓝凡、茅惠等人是舞蹈理论界的后起之秀。江东的《舞蹈创作的封建旨趣》的发言,指出目前舞剧创作在外在层面上的追求有渐行渐远的倾向和趋势,呼吁舞剧创作求真务实,追求真正深刻的思想内涵才是份内之事;罗斌就“动作先于观念”还是“观念先于动作”的问题进行了细致的分析;蓝凡指出舞蹈缺乏体系性文化传统、叙事功能传统和市场化运作等社会支点。
开幕式上,中国文联副主席仲呈祥作了题为《门外谈舞―――艺术美学追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学术报告。提出舞蹈的品位和格调,影响着中华文化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格调,强调艺术欣赏要守住两个底线:人文精神和伦理道德。闭幕会上,中宣部文艺局副局长汤恒作了题为《舞蹈发展的机遇与舞蹈理论研究的重要性》的报告。
从会议代表的发言中可以看出,有的人表现出强烈的舞蹈本体的忧患意识,有的人更关注舞蹈与社会的联系,有的人更重视舞蹈的生存现状,有的人认为舞蹈应更加深刻深沉。总之,舞蹈界在探索着、思考着,大家更为清醒地认识到舞蹈界现实存在着诸多问题,又一次重温了艺术工作者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