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采取有力措施,把有利于
措施一: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学校在“基地”专业人才引进和聘用方面给以相应政策。先后从国内外引进博士、博士后25人。通过多种方式积极培养优秀青年教师,分别从北大、北师大请来动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和细胞生物学等课程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担任基地班教学,对年轻教师进行传、帮、带。选拔教学效果好,专业水平高,师德高尚,深受学生爱戴的教师,优先安排到基地班授课。
措施二 不断加大硬件投入。学校先后投入1500万元,调整和扩充了教学实验室,改造了实验楼的水、电路,更新了所有实验室的实验台及其他设施;改造和强化了一批实验室和研究室;新建了分子生物学、生物工程与技术、细胞生物学、动物学、应用微生物学等本科教学实验室和研究室。教学实验设备和仪器更新率达40%以上。各类实验室具有多媒体装置,能满足现代显微观测技术教学与其他多媒体教学需要。
措施三: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学校十分支持基地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与改革,“基地”所有主干课程均得到学校教学研究项目经费的资助。不断探索理科生物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着重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在课程设置上,一是夯实基础。加强数、理、化、外语、计算机技术、植物学、动物学、生物化学等基础课程教学,使学生具有坚实的基础知识,为研究生阶段学习打好基础;二是增加选修课的门类,提高选修课的比例,体现学生自主教育和个性化培养;三是强化实践环节。
措施四:分流滚动强化管理。首先,抓好生源。对生物科学专业与生物技术专业按类招生,严把招生关。每年招收2 4个班,统一培养,一年后根据品德和成绩,进行综合素质评价,选择前1/3优秀学生组成“理科基地班”。此外,全校理工科类专业的新生学习一年后,成绩居全班前三名的同学,通过自愿申请,学院考核,可转入生物科学与技术类专业,一年后,根据滚动分流制,择优转入理科基地学习;再次,建立“滚动分流”竞争机制。在2 3年级,对不符合基地生要求的学生转出基地班,同时将生物科学与技术类专业普通班中优秀学生转入基地。
措施五:以学科带动基地建设。在“基地”依托国家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充分发挥其作用,以学科建设带动基地建设,以科研水平促进人才培养。目前已经形成了由生物学一级学科、生物科学博士后流动站、植物学部级重点学科、生态学北京市重点学科、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等学科组成的具有森林生物学特色的学科群,形成了从理学学士到博士后的理科生物学人才培养体系。
措施六:鼓励拔尖人才成长。为了激励学生,先后制定了一系列鼓励措施。如设立了学习优秀奖、科技创新奖、优秀干部奖、考研成功奖、发表论文资助基金等。基地学生60%以上可免试推荐研究生,奖学金比例高于普通班2倍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