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南京大学五年获九项国家自然科学奖

2005-04-1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记者 郑晋鸣 我有话说
本报讯 在刚刚揭晓的2004年度国家科技奖获奖项目中,南京大学独得4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位居全国高校首位。至此,南京大学从2000年至2004年连续5年获得9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这在全国高校中是不多见的。该校能取得这样的成绩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人才队伍是基石。近年来,南京大学补充引进

教师近400名,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占一半以上。人才队伍的建设已成为该校旺盛生命力的源泉。目前,向海内外公开招聘人才已成为南京大学聘任教师的日常性工作。引进的人才与本校的人才相互交融,为南京大学的学科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学科特区”是特色。“一流大学的建设并不是学科越多越好,特色与强项才是办学水平的内在体现。”这是该校校长蒋树声对于建设一流大学办学理念的理解。

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南京大学探索出了建设“学科特区”的全新思路。1999年12月,该校瞄准当代最前沿,引入具有国际高水准的分子医学实验室,成立了第一个学科特区―――分子医学研究所。该所在成立的两年多时间内,就获得了一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等多项任务。迄今为止,南京大学已经成功建立了模式动物研究所、国际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所等5个紧跟学科前沿的学科特区。

自主创新是关键。南京大学的9项国家大奖都是“自主创新”的结晶。游效曾院士受到化学和物理等学科相互渗透的启发,用了10年时间进行研究,率先在我国提出了“光电功能配合物”这一新的分支学科;薛奇教授等人完成的“有机杂环化合物在金属表面的化学及电化学聚合”项目,通过杂环化合物界面反应提高高分子/金属界面粘结的技术,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6项……每一个奖项的获得,都是自主创新的产物。

在自主创新的带动下,南京大学在成果转化方面取得了实效 在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技术方面研制成功20多种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有毒有机化工废水及其资源化”项目形成20多项专利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塔器分离技术已经在江苏和广西等地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